正文 影響我國現代短跑運動成績的因素分析(1 / 2)

影響我國現代短跑運動成績的因素分析

競技與訓練

作者:王洲 張玉春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運用文獻綜述法影響對我國現代短跑運動成績的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我國短跑運動員在遺傳方麵、訓練理念方麵以及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方麵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為了盡快提高中國田徑短跑項目的成績,相應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短跑項目 影響 因素 對策

短跑項目一直是我國田徑界的軟肋,雖然我國男女短跑在曆史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績,但與世界優秀水平差距較大。近年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女子短跑運動水平呈大幅下滑趨勢,而男子短跑卻突飛猛進,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其中蘇炳添在2015年田徑世錦賽100米跑出了9秒99,成為第一個百米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本文對影響對我國現代短跑運動成績的因素進行分析,希望盡快提高中國田徑短跑項目的成績。

一、對我國短跑運動製約因素的分析

(一)遺傳因素

短跑項目對於爆發力和速度的依賴性很強,先天的遺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名運動員所能達到的最好成績。我國運動員與歐美及非洲運動員在身體及體能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雖然在短跑項目上,遺傳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並不是說遺傳就決定了一切。運動訓練的過程是一個包括運動選材、運動競賽等的全方位過程,遺傳所能影響的更多的體現在選材方麵,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和恢複手段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在選材方麵,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人口巨大的基數決定了在遺傳學上我們有了更大的可能性,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廣泛的選擇去尋找最適宜這個項目的運動員。

(二)訓練理念

我國的短跑水平發展時間較短,起步晚,大部分訓練理論都來自前蘇聯,對訓練理論理解不透,在運用中難免會有生搬硬套的現象。即使到現在我國短距離項目訓練理念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理念混亂,概念不清,實踐無序,這對短距離訓練實踐的指導已經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雖然越來越多的教練員已經開始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更新,但是總體來講,仍然缺乏學者型的教練員,缺乏科學、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三)競賽機會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很少,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國短跑運動的發展。因此,我們隻有完善國內的賽製,才能有利於短跑的發展。比賽是刺激運動員成績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貫穿在運動員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現在,對於水平高的運動員已經得到了改觀,而對於那些基層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參加比賽的機會依然不多,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

(四)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低也是造成我國短跑運動員與世界高水平運動員成績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於我國體育競賽體製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多運動員從進入少體校或開始從事體育基礎訓練時就一直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文化素質的低下影響著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水平,由於缺乏文化基礎知識,造成他們理解力差,視野窄,分析問題的能力差,同時在國際賽場語言不通,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文化素質低下影響著教練員從科研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利用世界先進的科研成果來指導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