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速度很快,但是還是不足以安置每日都招募進來的流民,最後沐天澤掏出剩下的銀子,讓多出來的流民暫時都寄住在四姓子弟的家中,也算是提前培養他們的袍澤之情,而對於這些收容流民的子弟家中,沐天澤給予他們收容一人一月三錢銀子的獎勵,而收容孤兒的則是一兩銀子。
數千兩白銀撒下去,很快就將流民住處的問題圓滿解決了。這一次蘇廷芳他們共招進來五千多流民,其中兵源一千五百七十人,夷戶五百三十一人占了三分之一,此外還有孤兒三百六十七個。加上四姓子弟兩千一百多,此次沐天澤招募的新兵有三千七百二十六人。
崇禎元年八月初一,柳營別院這處荒廢了不知多久的演武場從今天起終於又要開始恢複勃勃生機了。
每天卯時沐天澤會來到演武場和新兵們一起出早操,準時準點,從不遲到早退。而有了四姓嫡係子弟和武定兵的帶動,這支新軍鬥誌昂揚。
沐天澤感覺自己這一步走對了。不管宋英顯再怎麼有計謀有勢力,但是有一點是他絕對沒有的,那就是大義名分。在名義上包括他在內的雲南所有的軍事力量都是要歸沐府嫡係子孫統領節製的,沒有沐府的支持和承認,肯和他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沐天澤這就是赤裸裸的陽謀,不管其他人其他勢力私下裏在謀劃著什麼,他都不關心,他隻要把手中的槍杆子握緊握實就好了,有了兵權發生什麼他都可以從容應對。
由於需要出早操,所以經過商量葛三山將沐天澤學拳的時間改為了上午,每天出完早操他就要去節義殿參加朝奠,然後再跑去百草園學拳,最後回演武場同新兵們一起訓練,幾乎沒有時間休息,過的極為充實。
沐天澤安排的新兵訓練日常是這樣的:卯時出操統一整隊繞操場跑五圈,然後早飯,上午是方陣演練,下午則是刀槍和弓箭還有火器的學習,晚上是政治思想會,搞些文娛活動,一起做遊戲,唱山歌,增加眾人的凝聚力。
是不是有些熟悉?說實話,說道練兵,沐天澤是不會的。但是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於是,他很是大義凜然的將後世參加學生軍訓的那一套訓練模式照搬了過來,還別說,他感覺效果不錯。
尤其是晚上搞得文娛晚會,由於要點篝火,很是得那些夷兵的認同,他們也最是活躍。至於漢兵,可以和沐天澤近距離接觸,忠誠度還有好感度自然大大提升。
沐天澤此舉頗有點效仿蔣公中正,當年黃埔一二期他是事必躬親,悉心教導,將黃埔打造成他的嫡係班底。沐天澤日日堅持也是希望能夠以這些新兵為基礎建造起他的班底。
新兵的軍事設置上沐天澤摒棄了明朝的舊稱,什麼千戶百戶的他感覺一點也不威風,他將後世的軍銜軍職搬了過來,規定原則上每三人為一戰鬥小組,設小組長一名;每三個戰鬥小組為一個班,設班長一名,副班長兩名;每三個班為一排,……如此以三為基數,成立營連排班組,而之後的軍師旅團的設立則以五為基數,因為沐天澤認為五人決策最為合理。
當然這些隻是理論上的軍隊編製原則,實際上當然不會那麼死板,畢竟軍隊組織方麵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兵種要搭配合理才行,一切為了戰鬥力。
這三千多人勉強可以湊成一個旅,沐天澤命名為護衛旅,旅長由他親自擔任,蘇廷芳和白展翼為副旅長。
沐天澤畢竟還是個孩子,繁重的事務經常使得他沾床就睡。後來他就不再回快意樓了,而是睡在蘇家小院,現在蘇家多了兩處新宅院,老四老五白寶寶也就一並又搬了回來。
鑒於沐天澤體質虛弱,每晚葛天雄都會給沐天澤準備藥湯沐浴,還親自給他推拿按摩,好讓他的身體能適應每日的奔波,讓沐天澤很是感動。經過一個多月的磨練,沐天澤明顯感覺他比之前強壯了很多,現在的他,能騎馬會射箭,耍的刀槍棍棒,還有火銃。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這也使得沐天澤相信,他能夠在這危機四伏的明朝末年縱橫捭闔所向披靡,因為他有領先了這個時代近四百年的見識,這是他最大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