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借用西方媒體一句話如此概括2010年北京的現實及它所麵臨的“建設世界城市”挑戰是再恰當不過了。
“世界城市”現如今正在成為北京官方語係中的一個高頻詞彙。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兩會”上,這個詞彙正在走出專家學者的論證案頭,走進北京決策者的核心視野,並成為北京這個“首善之區”的建設目標。
這是一個城市的美好夢想。
提起世界城市,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概念:或是高樓林立,或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或是雲集國際政經機構……一言以概之,人們對世界城市的描述都離不開全球背景下權力和財富的高度集中。
1986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曾經在《世界城市假說》一文中指出:世界城市是全球經濟的組織節點,組織並連接區域經濟、國家經濟形成全球經濟。這樣的組織節點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主要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國際機構所在地、迅速增長的商務服務部門、主要的交通節點和較大的人口規模等等。
2009年12月9~10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務虛會上提出,要把北京建設成一座世界城市,12月24-26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召開,劉淇明確指出北京要瞄準建設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以建設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隨後的2010年1月25日,劉淇在參加東城區代表團小組審議時,向代表們詳解了北京發展“世界城市”的原因和發展目標。
對於“世界城市”的內涵,劉淇說,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其內涵是符合科學發展的,具有人文、科技、綠色三個方麵,同時要有別於紐約、東京等世界城市,“我們要學習他們,但不能照抄,北京要發展社會主義的世界城市。”
“過去我們定位北京。都是站在當時的角度為未來謀劃,這一次提出建設世界城市,不但給首都進行了重新定位,而且這個定位還是站在未來謀劃今天。”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這樣評價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