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1 / 3)

淩王微微冷笑,低頭看著麵前的卷宗,笑道:“我都不知道原來我的部下這麼多久,看來這一次的大清理,那些‘能人’似乎將不少平時看不順眼的人都算在我的頭上了,是不是?倒是不錯,這麼一來,所以不順眼的人都去了,剩下的就是看得順眼的了。”

三司的臉都開始沉了下來,各自翻開麵前的卷宗,戶部尚書、戶部左右侍郎、吏部右郎、吏部員外郎、京城都騎將、十六營總督等等人,全是要害部門,要是一個個全都捉拿下來,李國的人事變動那是翻天覆地,人人自危,而且名單上不少人都是年高德邵的長者,手下又有門生無數,還有不少是出身顯貴世家,要是出了事,牽連逆謀之罪,一個個地株連起來,到最後剩下的官員恐怕沒有三分之一!認真算起來,他們三人自認是公正不偏的人也勢必會被拉下水,不由得都拈須不語,認真評量事情嚴重性。這份名單卷宗先前他們並沒有看到。是在今日快要上公堂時才分送到他們的手裏,閏親王的介入讓他們的權力被架空,本就有些不滿,如今再看到這份重如千斤的黑名單,心中不滿便緩緩升起,猶其看到下麵時,各自出了一身冷汗。

裏麵竟有三法司的人,其中一個大理寺少卿,四個大理寺刀筆吏、一個刑部慎刑司、兩個刑堂主事、一個督察院的判事、一個督察院的知章、兩個督察院的參知,以下關鍵要害的小吏不下數十!其中,大部分竟然是今日三位法官的心腹,或是平時讚賞之人,這要是定了罪,便是今日會審的三司也逃不過製裁,刑部尚書掏出手帕略略一擦額頭,看了看頭上的大梁,督察院撫則是皺眉不語,一根手指敲擊地卷宗瑟瑟直響,大理寺卿卻一動不動,不知在想什麼,三人最後互相看了一眼,齊齊有了別心。

“淩王何必顧左而言他?今日的問題是這個龍衣鳳袍與玉璽的來曆。”大理寺卿率先開口了,閏親王麵上略鬆,聽得大理寺卿又道:“既然淩王堅稱不知來曆,要與告發之人對質,那麼也好,與其為此事相執不下,還是按堂上規矩,雙方麵質。”

閏親王冷然道:“不可,此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何必麵質,萬一告發之人受了他的威脅改口又如何!”

刑部尚書道:“閏親王過慮了,我們就在此堂上對質,隻要現在就把事情問清楚,那麼淩王要是真的……那麼便殺告發之人也來不及了,淩王不至於做這事無益之事的,再說要是不對質就草草定案,有違皇上‘清明治事’之期翼,便是定了罪,淩王也不服。”

他笑著說話,讓人挑不出理來,反倒像是為閏親王回護似的,聽起來好像句句是在指淩王有罪,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之人,話中含意誰不明白?督察院撫點頭笑道:“如此甚好,今日之事總得有個分明處,否則淩王不服,閏親王耿直又不放過。”

閏親王冰冷的眼神瞥視淩王,淩王微笑謙恭以對,眼神卻同樣冰冷,刑部主事已經開口道:“把原告帶上來!”

閏親王無法製止帶被告,本來不讓原告與被告見麵,這在律法還是在常理上都說不通,至於保護舉報之人,那是後世才有的舉措,在當時的社會上,告發之人是有義務、並且是必須上庭作證與被告進行對質的。

深思間告發之人已經被帶上來,可能是原來有人告訴過他不用他出庭作證,所以被帶上來時,明顯得慌亂不已,淩眼注目於他,覺得眼生,問道:“你是誰?”

那個麵白無須,年不過三十,一雙眼睛倒也清秀,此刻全身有些微微發抖,強自鎮定地跪在地上稟道:“小人是淩王府的庫房總管遊北,在淩王府服侍已經有十五年了,位卑身賤,淩王不認得小人是自然的。”

庫房總管?褒若微微皺眉回想有這個人嗎?一向取東西都是蕪兒或是菁兒去庫房取,沒見過也是正常,但這人什麼會告發爹?

“很好。你說你在我淩王府服侍有十五年了,那你這樣出賣主子,將來一定有好報。”淩王笑容可掬,似乎真的無限讚賞,遊北聽到此處不由得臉更加白了,淩王問道:“一進來就是在庫房當差?”

“不,剛進來當的是書房二等小廝,負責書案工作,主要是擦桌子,收拾文櫃。後來五年前就調到庫房當理記,兩年前提為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