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監管動機
企業會為了應對監管進行盈餘管理。我國的資本市場監管相對嚴格,所以我國上市公司給盈餘管理監管動機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對於這部分內容國內的學者已經做了許多研究工作,產生了重要和優秀的研究成果。我國監管層對配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盈餘水平有嚴格的要求,有配股需求的上市公司有動機進行盈餘管理獲得配股資格。魏剛(1998)通過分析淨資產收益率在10%左右的樣本公司發現,這類公司會操縱淨資產收益率使其高於10%用以獲得配股資格。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獲得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應計項目規模明顯大於非配股上市公司。
(三)契約動機
盈餘管理的契約動機主要是企業管理層利用盈餘數據影響債務契約、管理者的報酬契約和合同違約。有研究發現在合同違約的前期,企業管理層傾向於提高應計項目增加盈餘,使外界誤認為違約的概率減小。在管理者薪酬和業績掛鉤的公司,管理層有動機通過盈餘管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業績獎金。
四、盈餘管理的手段
由於盈餘管理具有成本低、隱蔽性強的特性,這種行為已經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國各種類型的企業中。監管當局對企業會使用哪種會計方法,哪個會計科目進行盈餘管理是非常感興趣的。上文中已經提到迄今許多研究都使用超預期應計項目作為衡量盈餘管理的代理變量,但也有企業利用其他會計科目進行盈餘管理。Bushee(1998)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不會減少研發支持避免披露公司業績下滑,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低的公司更傾向於使用研發支出進行盈餘管理。金融業公司如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編製和其他行業不同,也給研究盈餘管理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對於銀行來說壞賬準備科目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個科目直接影響了銀行的淨收益和股票的賬麵價值,從而影響了外界對銀行盈利能力的評價,保險公司相似的重要科目是索賠損失準備。Beaver et al. (1989), Moyer(1990), Wahlen(1994), Liu et al.(1997)等學者采用銀行和保險公司作為盈餘管理的研究樣本,他們發現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同樣存在著盈餘管理行為。Petroni(1992),Beaver and McNichols(1998),和Petroni et al.(1999)通過對財產保險公司的研究發現,財產保險公司會利用保險索賠損失準備科目進行盈餘管理,但並不清楚是否是為了資本市場動機或者監管動機考慮。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會計科目,也有學者發現企業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增加企業盈餘的方法進行盈餘管理。以上的研究說明,至少有一些企業存在這種為了各種目的而進行不同方式盈餘管理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是否真的會對股票價格有實質性的影響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五、盈餘管理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過去二十多年有關資本市場投資者行為的研究表明投資者相比於現金流數據更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數據,投資者並不認為企業會操控盈餘而讓盈餘數據不具有可信度。從以往的數據來看這樣的偏好是十分合理的,Dechow(1994)曾經證實預測未來現金流數據最好的變量並不是本期現金流而是當期盈餘數據。投資者主要通過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評價公司盈利水平,因此投資者的預期會給股價走勢帶來巨大的影響。那麼我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如果投資者發現企業存在盈餘管理行為後會作何反應?Hand(1992)發現投資者開始了解公司會利用會計手段操縱盈餘,但並不會對盈餘的上升過分反應。Beaver and Engel (1996)、Liu et al.(1997)通過銀行樣本的壞賬準備的研究發現,股票回報和正常的壞賬準備是負相關關係,和非正常水平的壞賬準備是正相關的。超預期的低水平壞賬準備銀行未來期盈利較低,現金流水平也低。這個研究結果可能的解釋是,投資者認為正常水平的壞賬損失準備真實反映了貸款資產質量,而高於正常水平的壞賬損失準備可能是銀行為了改善未來期經營業績而刻意的向下操控本期盈餘。保險公司也有這方麵的研究成果,比如投資者對財產保險公司的非預期索賠損失準備也有相似的看法(Beaver and McNichols 1998; Petroni et al. 1999)。對於非金融企業的研究也有許多,Foster(1979)發現公司股價相比IPO當日跌去了8個百分點。Dechow et al. (1996) 發現當公司披露接受盈餘管理調查後股價比公告日平均下跌9個百分點。雖然很多研究結論都表明投資者在發現公司存在盈餘管理行為後都用腳投票,但投資者並不能識別所有的盈餘管理行為。以增發的公司作為樣本研究發現發行當期公司會有非正常水平會使盈利增加的應計項目,投資者對這種行為並不持否定態度,給予了較高的定價(Teoh, Welch, and Wong 1998)。也有學者發現IPO公司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公開發行前為了提高股票定價,發行公司會向上操縱盈餘從而使投資者高估公司未來業績。但是這種行為並不能持久,盈餘管理是以未來期盈餘萎縮為代價的,因此在發行期後公司的盈餘會迅速減少,所以在發行期後的公司股價表現往往和發行時的水漲船高大相徑庭。總的來說,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會影響投資者行為,從而影響股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