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盈餘管理問題的一些探討
管理論壇
作者:趙海英
【摘要】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盈餘管理已經成為會計學領域被廣泛探討的熱門話題。文章回顧了國內外學術領域對盈餘管理的研究,並對這些研究進行總結和評述,希望能為中國資本市場盈餘管理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盈餘管理 公司治理 經營績效
一、引言
盈餘管理的概念由Watts和Zimmerman首次提出,他們認為企業的管理層會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過使用不同會計核算和估計方法影響公司的財務數據。這種企業管理層操控盈餘水平的行為稱為盈餘管理。對於企業外部的投資者和監管者來說,企業的真實財務數據是不可觀測的,隻有企業管理層才能掌握真實的盈利狀況。因此企業管理層有動機操控盈餘實現自身利益。盈餘管理會誤導投資人,擾亂資本市場秩序,阻礙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因此開展盈餘管理研究具有很現實的意義。近二十餘年來,盈餘管理已經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問題。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學術領域對盈餘管理的研究,以期對已有的盈餘管理研究進行梳理和評述,為我國會計準則的製定者和監管機構給予有益的參考,同時也致力於探尋未來盈餘管理的研究方向。
財務報表是企業管理層和股東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公司可以利用披露財務報表的機會將公司經營的優異表現提供給投資人,有助於投資人做出有效的投資決策。既然企業管理層用財務報表來傳遞公司經營業績的信息,那麼管理層會利用他們掌握的經營信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會計核算和估計方法增加公司的經營業績。與此同時,審計工作並不能完全洞察這種操縱盈餘的行為,給公司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創造了條件。財務報表是否能真實客觀的反應公司經營現狀,我們對此表示質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Arthur Levitt曾經表達過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影響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有效性的談話。他指出,企業管理層濫用操縱盈餘的行為正在威脅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和權威性。為了迎接這一挑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研究新的披露方法監管濫用盈餘管理行為的公司。
二、盈餘管理的定義
盈餘管理的概念:盈餘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製或調整,以影響企業投資者和影響相關利益者對於公司業績的判斷,從而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盈餘管理的定義許多方麵都值得探討。首先,企業管理層可以操縱財務報表的多個項目。比如對於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和殘值的估計、員工福利的設定、遞延稅款、壞賬損失和減值損失的估計等。管理層也要選擇可接受的記賬方法來披露交易,比如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是加速折舊還是直線折舊法,存貨的估價方法等。這些會計核算和估計方法的選擇都會影響企業盈利數據。企業操控盈餘的手法往往隱蔽而多樣,因此想要發現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是極有難度的。
三、盈餘管理的動機
在研究盈餘管理的過程中,了解企業管理層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進行盈餘管理對我們的研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來看盈餘管理主要有三個動機。1.資本市場動機,改變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預期,改善股票估值。2.監管動機,改善公司業績以達到監管標準。3.契約動機。
(一)資本市場動機
資本市場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利用財務報表披露的會計信息對股票估值,公司管理層為了讓本公司股票得到理想的估值水平有動機進行盈餘管理,從而影響本公司股票短期走勢。Perry和Williams(1994)通過對收購企業應計項的研究發現收購前應計項相對收入呈下降趨勢,說明企業在收購前刻意降低盈餘從而達到降低收購價格的目的。同時經理人也會在收購資產時高估盈餘,有關研究表明公司在IPO或增發新股前會披露超預期的盈餘增長以達到提高發行價格的目的,這樣的公司在IPO後一期的盈餘規模會迅速萎縮。(Teoh,Wong,and Rao 1998;Erickson and Wang 1998)。盈餘管理有時也是為了迎合證券分析師的預期。Burgstahler and Eames(1998)的研究發現企業管理層操控盈餘主要是為了迎合證券分析師對公司的盈利預期,特別是為了避免公司的盈餘低於證券分析師的預期。如果公司披露的經營業績低於分析師預期,一般股票會遭到投資者的拋售嚴重影響到公司股價走勢,因此企業管理層有動機為了達到分析師對公司業績預期而提高盈餘水平。Abarbanell and Lehavy(1998)選取被分析師評為“買入”和“賣出”級別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預測盈餘管理的程度,他們發現被分析師評為“買入”級別的上市公司更傾向於披露符合分析師預期的財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