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金融危機和金融機構風險管理(1 / 2)

淺談金融危機和金融機構風險管理

金融論壇

作者:馬嘿克補

【摘要】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但是它對全球的影響到現在都沒有退去。這次危機中美國有推卸不掉的責任,讓全球的金融市場受到不同程度危害。雷曼兄弟破產,“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事實告訴我們這次危機影響是空前的,全球的金融機構在危機中受到重創。危機爆發後,需要國際間的精誠合作,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隻有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時製定防治措施,才能保證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 風險管理 金融創新

一、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寬鬆的信貸條件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其任期內帶領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取得了輝煌成果,他果斷采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美國經濟在麵臨科技股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等重大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得以迅速擺脫蕭條狀態。美國政府一直實施低利率政策,這就是導致寬鬆的信貸條件,經濟困難的人也加入到投資房產的隊伍中。人們對房地產市場期望過高,導致房價持續上漲,形成巨大泡沫。他們沒有考慮房價不再上漲的情況會是怎樣。當房價不再像預期那樣飆升,貸款者也就無法償還銀行債務,這樣次貸危機就爆發了。

(二)華爾街對金融衍生品的濫用以及存在激進的財務政策和僥幸心理

美國近幾年的金融衍生品發展很快,其複雜程度日益加劇。一般提供按揭貸款的銀行把按揭貸款作為一種優良的資產賺取利息及銀行資本成本之間的利差。這樣獲取利潤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然而這類產品並不是一開始就適合在華爾街運作,直到按揭款通過證券化產生擔保債務權證(CDO)後,它們才開始受到華爾街青睞。資產證券化產品風險劃分因CDO的出現而更加細致。華爾街為最大化利益,對原始產品進行分拆組合,創造出了多種新的金融衍生品,並根據不同投資偏好將其銷售給了個人及金融機構,但在此過程中風險並沒有被降低。後來的投資者隻能根據投行的數據了解這些金融產品,難以判斷其質量如何。投行、商行以及保險機構都大量持有CDO 債券。無論是海外還是美國本土,都對此瘋狂追逐。美國房地產泡沫也通過此類衍生品蔓延全球範圍。

(三)監管機構的失職和政策失誤

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沒有監控和限製次級貸款以及各類金融衍生品的規模,其對監管的鬆懈和對金融市場潛在風險的忽視都體現出其監管不力的問題。美國向來都主張寬鬆的監管政策。美國央行將抵押貸款標準降低,使得部分生存狀況不佳或信用較低的人得以用低成本貸款買房。又由於美國監管機構沒有嚴格監管市場評級機構,使得評級機構在對次貸相關金融產品進行評級時存在很大的主觀性。次貸相關產品評級的大範圍降低使得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從而使投資者更加恐慌,並最終蔓延到了全球範圍。

(四)信用評級機構的失職

次貸危機之前,標普、惠譽等主要評級機構對次貸產品評級過高導致了次貸市場的過度發展。由於評級機構不需投資者負責,其收入完全來源於證券發行商,這便造成信用評級過高。金融衍生品的發展能夠提高其自身的使用率,而其定價及交易則依賴於準確的市場評級。一旦市場評級出現問題,則會立刻導致信用危機。對信用評級的信任使得投資者買入大量次貸產品。但是沒想到曾經3A級的債券一夜之間變成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