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2 / 2)

三、貼近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心理,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發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近乎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通過完成生活中具體任務來練習目標語言,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的效果就能提高。例如:我在教授“There be”句型時,發現學生對物體的空間位置難以理解,進而難以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達的特殊意義。於是,我要求學生回家後,觀察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樣子,都有什麼,東西的位置如何,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用“There be'’句型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課上都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房間,有的學生還畫了示意圖來增強效果。在這種貼近生活、真實自然的任務型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四、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做事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設計的任務,一方麵要貼近生活,另一方麵更要滿足學生在將來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的需要,為其未來的發展做準備,所以要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如,我設計的任務“How to help the foreign visitors in China”,就是他們在生活中會麵臨到的問題,解決了這個任務,也就解決了生活中碰到的難題。這個討論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達到“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中用”的目的,從而能夠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也是一個對於他們的發展非常有利的話題。

總之,教師要靈活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把凝固的語言材料變為具體的、可操作、可應用的教學內容,把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自覺學習英語的習慣。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同時它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實踐,積極探索。這樣任務型教學模式才能夠在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上發揮出最大的效應。

(作者單位:鬆溪三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都.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2005.5.

2.魏玉英.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作用.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3.

3.丁邱邱.“願聽.敢說.能讀.會寫”.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05~2006學年第7期).

4.黃莉萍.任務環環相扣目標漸漸接近.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05~2006學年第10期).

5.孫彩虹.任務型課堂教學示例.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2005~2006學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