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1 / 2)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公眾·品

作者:楊柳

摘 要:本文結合任務型教學的相關理論,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不斷融入新課標的理論,以人為本,以活動為契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任務型;課堂教學;運用

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具有重大影響意義的語言教學模式。它將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其實質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新的發展態勢。這種教學途徑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下麵,本人就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淡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一、刨設情景,營造自由和諧的氣氛

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和諧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人的智慧。因此,在實施任務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愉快的情感體驗、和諧的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到心理安全與自由,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思考,生動活潑地去創造,暢所欲言地去發揮。例如:教學JEFC Book Ⅱ Lesson 14時,我先讓學生聽“01d MacDonald Had Farm”,這首節奏歡快的歌來活躍課堂氣氛,為導入新課作鋪墊。在課堂中,我對學生各種各樣的回答都給予肯定和鼓勵。如:“You are very clever”,“Wonderful”、“You did a very good Job”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發言是被大家認真聆聽的、自己的意見是受重視的。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這種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也恰恰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環境。

二、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係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例如,教學“The Dangerous Servant'’一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列出,'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我首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whitout electricity?”,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意見,並根據這些不同的意見,列出“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在交流時學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給其他組。這種以學生進行的小姐合作,能發揮其優勢,相互激勵,相互補充,開闊思路,有利地激起學生的創新動力,有利於創新思路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