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係建設(1 / 2)

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係建設

媒體·評

作者:吳晶 傅勇濤 華春雨 熊爭豔 海明威

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製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係——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社會公平的表述,引發會內外的關注與討論。

從上學到看病,從就業到養老,從收入分配到社會保障,十八大代表們討論的很多問題都鏈接著社會公平。他們普遍表示,“三個公平”從製度設計的角度傳遞出社會公平新希望。

權利公平:基本權利不能因為出身、職業、財富等不同而區別對待

2011年,四川富順縣富世鎮利用政府的車庫二樓改建成鎮文化站投入使用,從此,村民們閑暇時就會“讀個報、唱個歌”,生活一夜間“變了樣”。

“文化生活豐富了,按時興的話說,幸福指數提高了。”紮根基層文化戰線30年的十八大代表、富世鎮文化站站長王文華說,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加大對公共文化事業投入力度,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能力明顯提升,農民的基本文化權利得到滿足和提升。

“不管居住在城市還是農村,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享受的權利應該是平等的。”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說。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權利”的認知與訴求從生存層麵上升到發展層麵,對戶籍製度、勞動合同、城鄉人口選舉比例等“權利公平”更加關注。

黨代表們在討論中都感到,過去十年,中國從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眾在國家發展帶來的實惠中切實感受到公平的推進:取消農業稅、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構建世界最大保障網……

十八大代表、三亞市崖城鎮東關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慶鴦說,村兩委班子堅持村務公開、賬務公開、征地補償款全公開,還執行了征地拆遷公示、谘詢和聽證裁決製度,就這樣一點點建立起大家對村幹部的信任。

“權利‘無添加’,起點要平等,基本權利不能因為出身、職業、財富等附加條件不同被區別對待。”作為出席十八大的26名農民工代表的一員,廣東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職員閆文靜仍在期待更多的“權利公平”溫暖他們的心。

機會公平:苦累都不怕 就怕沒機會

“要不是‘教育扶貧工程’,我就沒有機會考上大學。”那些通過政府資助完成學業的貧困生的話,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廳廳長胡光輝時常想起。

“資源不平衡,嚴重阻礙著教育機會的公平。”胡光輝說,我們首創教育扶貧工程,將山區學生遷至縣城中學就讀,“包吃、包住、包學費”,迄今已提供4萬多個優質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