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浪這個運動,每一天下水追的浪都不一樣,衝浪者要看當天自己的狀況來玩,每一天也要判斷每一天的浪要怎麼玩。通常中小浪來說的話長浪,橫向是一整條很長的浪,會比三角浪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高浪頭,來的有力,而大浪來說的話則是長浪比較容易整排蓋,要選擇有一個高浪頭的浪來玩。
冉小八在初學的時候身體會比較僵硬,而在多練習之後,他學習著放鬆自己的身體。輕鬆站立,膝蓋自然彎曲,手臂自在平舉,這些他請人幫他在岸上錄像,看過之後他再自己做調整姿勢。
衝浪運動以浪為動力,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海浪的高度要在一公尺左右,最低不少於三十公分。
衝浪運動通常是從人身衝浪的訓練開始的,人身衝浪,就是先遊泳離開海岸去等待大浪,當大浪衝向海岸時,就以側泳遊向海岸。當遊到浪峰上時,把臉朝下,背部拱起來,並把手放在腿的旁邊,這樣海浪就會把他衝向岸邊。
利用衝浪板衝浪的人,需要把腹部趴在衝浪板上,然後再劃到海浪成型的地方。當大浪開始衝向岸邊時,衝浪者就奮力劃到海浪的前麵,在海浪開始把衝浪板衝向海邊時,迅速站立起來,一腳在前,一腳在後,以改變身體的重心來駕馭衝浪板橫過波麵。
沒有人知道古波裏尼西亞人是何時開始從事這種衝浪活動,但是十五世紀時的夏威夷詩歌就已有衝浪的記載。而夏威夷衝浪文化最遠可追溯到公元五百年至八百年間,居住在馬貴新群島的馬貴斯土著就仰賴星座方位,航行至二千哩外的夏威夷,並在大島上的南點附近登陸,並且定居下來。十三世紀左右,波裏尼西亞的社會群島與大溪地島,土著們駕著雙體獨木舟,航行到千裏外的夏威夷群島,並且征服了早期定居的馬貴斯人。
英國探險家詹姆士.庫克船長在十八世紀受命英國海軍首次航行至南太平洋,發現了大溪地。再次登陸大溪地時候,看到大溪地土人在馬他瓦伊角劃著一艘裝有舷外支架的獨木舟衝進高卷的海浪中,並在航海日誌寫下:“我不得不說,這個人被海浪急速推動滑行時,他的確感受到至高的樂趣。”
庫克船長所指揮的英國皇家決心號與發現號發現了夏威夷,並在考艾島海灘登陸。庫克船長和副手詹姆斯.金恩看到夏威夷人乘著一塊長短不一的木板,在海浪上奔馳,感到無比驚異。
決心號軍艦的副長金恩形容夏威夷衝浪時說:“他們在表演那些困難而危險的動作時,那種勇敢而嫻熟的技巧,的確令人歎為觀止。”
衝浪運動是相當驚險的一項運動,腳踏衝浪板,出沒在驚濤駭浪之中,即使熟悉水性,有高超技巧的人,也難免發生危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泡沫塑料板,衝浪板的形狀也有改進。現在用的衝浪板長一點五到二點七公尺、寬約六十公分、厚七到十公分,板輕而平,前後兩端稍窄小,後下方有一起穩定作用的尾鰭。為了增加摩擦力,在板麵上還塗有一種蠟質的外膜,全部衝浪板的重量隻有十一到二十六公斤。
每個衝浪玩家都希望至少去夏威夷衝一次浪,瓦胡島是夏威夷的主島,也是最主要的衝浪場所,島的形狀使得島上自然形成了四個衝浪海岸。夏威夷群島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夏季從北太平洋吹來的海浪,往往使海浪高達四公尺,有些浪高甚至可高達八公尺以上,衝浪者可滑行八百公尺以上。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夏威夷的海邊去看看,每個周末都不例外,海邊總有那麼一些肥胖的女人們,身著各式比基尼,在檢查水溫,查看波浪,微笑,當浪花翻卷時那開心的歡笑。
法國西南部的海岸線已經成為衝浪的好去處,事實上在這裏除了衝浪外,附加價值也很高,衝浪結束後,還可以品嚐著美味的葡萄酒,欣賞感性的法國女人,感受法國古老的文化。
民大威群島位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西麵,這裏有四個主要的大島和數不清的小島,形成了很多適合衝浪的海岸。南印度洋的各個洋流在這裏交彙,使得這裏的海浪具有很強的持續性,不管刮什麼風,在這裏都肯定有地方可以衝浪,而且還有六到十公尺的大浪。
世界上隻能有一處擁有最高的浪,它就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由於沒有大陸架的阻擋,這裏直接麵對來自南太平洋的海浪,這也是為什麼此處的浪比其他地方要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