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八與水瓶女從森林步道入口右側進入步道登山口,沿著石階與碎石交錯的步道走約一公裏,繼續往下走,左側山壁開始出現攀岩路線的入口,此時有多種選擇,第一種比較輕鬆簡單,從後方的羊腸小道進入攀岩步道繞行一圈,雖然窄小僅容一個人但路徑清晰、幽靜少人行,可以悠哉體驗森林浴的清新之感;如果想小試身手,可以從一號路線上攀至頂端,登頂九五峰鼎大石。
冒險王的樂園,懼高者的煉獄,兩人不以此為滿足,從園後約三百公尺處的九五坪,再走五百公尺轉入吊單杠後方的原始山徑,先緣繩爬上一小段完全沒有鑿痕凹痕、滑不溜丟的中長斜坡後,抵達二號路線起點,此時冉小八已經是冷汗直流。
連不少登山老手也聞之喪膽的二號路線,從起點往上方目測,崖壁高度約莫十層樓高,垂直陡降達九十度,由於密林內日照不多,壁上砂岩鑿穴孔大多長滿濕滑青苔,對於攀爬者更是一大挑戰。
冉小八雙手拉繩,直直聳立的崖壁就貼在他的鼻頭前,在幾乎找不到踏點的情況下,隻能踩著亂樹根及幾顆勉強突出的石塊,小心翼翼垂直上攀,重重下墜的身體全得靠雙臂緊拽繩索強力支撐。十層樓聽起來還好,但由於垂直高度造成的視覺誤差,腳下完全見不到底有如萬丈深淵,有夠恐怖。
越往上爬,冉小八身體越是本能的緊貼岩壁,萬一鬆手落下,恐怕小命休矣,偶有誤闖的登山菜鳥卡在岩壁上進退失據,上不去也下不來,嚇得麵色如土,但此時別無選擇隻能假裝勇敢繼續往上爬,因為回頭顯然更驚悚。險峻處釘上了馬蹄墊,一步一腳印慢慢往上爬,約兩個小時抵達崖壁頂端,往下望來時的路,簡直恍如隔世。
越野車是一種為了越野而特別設計的汽車,主要特點是四輪驅動,較高的底盤、較好抓地性的輪胎、較高的排氣管、較大的馬力和粗大結實的保險杆。越野車不但可以在野外適應各種路麵狀況,而且給人一種粗狂豪邁的感覺,在城市裏也有很多的人喜歡開越野車。
越野車是軍用汽車大家族中的成員,具有一定的越野行駛能力。也就是說這些汽車能在質量很差的路麵與根本沒有路的地區和戰場上行駛,為了滿足作戰的需要,又出現了一種越野能力更強的軍用汽車,它就是通常所說的軍用越野汽車。
越野汽車有三位弟兄,綜載重能力各不相同。載重能力大的,叫做重型越野汽車;載重能力小的,叫做輕型越野汽車;而居於輕、重之間的,叫做中型越野汽車。全驅動,為的是一個輪子陷入泥中打滑以後,其它的輪子還能驅動汽車離開困境,否則就要等人家來拖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艾森豪威爾將軍說:“美國靠三種工具,吉普車、登陸艇、達科它運輸機,贏了這場戰爭。”吉普車具有結構簡單、結實和通用性極好,能在各種地形上行駛,可以完成千奇百怪的任務,最早是專門為戰爭設計的車輛,機動性能大為提高,對戰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吉普車的靈魂就是能夠載著人到盡可能多的地方去,無論是沙漠、海灘、山地、泥濘、雪原、陡坡……,藝術家用最簡潔的線條、造型賦予它的生命。
吉普車無處不在,無所不至的形象代表的是剽悍、矯健、粗獷、堅韌、樸實,因此對它熱衷的車迷非常的多。在險惡的道路上艱難的跋涉那才是真正的享受,這應該是一種越野車文化的表現,它把熱愛大自然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感受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
輪胎的抓著力在泥濘、濕滑路麵和雪地上最受影響,四輪驅動就有很大的優勢,除了安全之外,也開的較暢快。崎嶇泥濘、沙地及險要山坡等,不過要想掌握好,還需要實際的操作及豐富的越野經驗。
舒適性與輪距有直接關係,幾何原理很容易明白,輪子越遠,前後輪依次通過障礙時車身擺動角度越小,如果兩輪相距一百公尺,軋過一塊磚的時候,那麼坐車的人位置隻有上下變化,這可能通過彈簧來消除,而角度幾乎不會有坐搖椅一樣的前仰後合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總統級的車三門,為的是加長輪距,提高舒適性。輪距直接影響到通過半徑,要有滿意的通過半徑,就不可能長輪距,因此真正的這樣的越野車不可能舒適,二者是水火不兼容的,有你就沒有我,不共戴天。
爬坡能力主要是發動機扭矩決定,柴油機又優於汽油機。實際上還有其它因素,比如油麵傾斜時,油箱和機油泵都要能吸到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