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育更複雜也更普遍的,是未婚同居的普及化與年輕化。你切莫以為這隻是城市的“時髦”,在資訊空前發達的今天,鄉村除了貧窮之外,其他方麵絲毫不遑多讓。我的一位鄰居,中學畢業後即與女友同居並很快生下孩子,但他和他的家人“突然”發現女孩“有問題”。這個“發現”很及時,因為沒有領證也就可以很輕鬆地“退貨”,於是女孩抱著她的“產品”哭著走了。
我想,如果這個女孩還有愛心,那麼這種未婚媽媽的身份,會令她一生舉步維艱。當然,也有“輕鬆”的選擇,比如把孩子扔掉或賣掉,而當下的一些女孩就是這樣做的——但無論如何選擇,都會引發複雜的社會問題。
相對於歐美發達國家還是世界其他地區,中國的法定婚齡都明顯偏高。當下,人的生理成熟已大大提前,法律對民事行為的約束力更呈每況愈下之勢,如果不適時對法律做出必要的修正與調整,那麼它就隻是滯留在“彼岸”的具文而已。
當然,領證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毫無疑問,未婚媽媽會減少,同時作為弱者的女性權益,會得到更多法律層麵的救濟。顯然,對於不負責任的登徒子來說,沒有比同居更“實惠”的了。
但家長們會說,又是房子,又是車子,結個婚容易嗎?如果婚齡再提前,豈不是要我們的老命?我的回答是:房子車子與愛情婚姻捆綁在一起,是我們的價值觀決定的,與婚齡無關;啃老問題,是父母的養育方式使然,這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總之,這些問題都與婚齡或法律無關,我們遲早都要做的工作是,把上帝的還給上帝,凱撒的還給凱撒。
在蕭蕭的時代,婚姻與法律無涉,它隻是純粹的民事行為而受道德民俗製約,而後者才是一個社會的根本支撐。在蕭蕭似悲還喜的命運結局中,我已經說了經濟的因素,但同時你還要看到淳樸的鄉村所蘊含的善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在鐵板一塊的生產隊的基礎之上,因為社會同質而簡單,所以政策就能搞定一切。改革開放後,法律漸次登場,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它隻代表國家的意誌,而隻要製定一套完備的法律,我們就會進入溫柔富貴鄉。然而,對於轉型期的中國,對於一個工商化加信息化的社會,無論是政策還是法律都顯得心長力短。所以,如何讓高高在上的法律俯下身子來,更貼近百姓真實的生存並努力拭幹弱者的眼淚,法律始有生命。另外,要想讓堅硬的人際關係柔和起來,讓愛情與婚姻從極端的物欲枷鎖中解放出來,還須訴諸根本的文化與道德建設。
一邊是嚷嚷著提前婚齡,另一邊是平均結婚年齡推到30歲了。
千萬別把寶押在婚姻上
文_靜極生慧
29年前刊物創刊,我第一次幹編輯,領導們誌向遠大,畫了很多大餅,人人在奔遠大前程,慚愧的我猴急著結婚,熱鍋的螞蟻一般。那年我到了法定的22歲,無奈離晚婚還差一年,更苦逼的是男朋友連法定的23都沒夠著,更不要說晚婚的25歲了。
那年捉急狠了。瘋狂的青春最等不及的就是愛情。想盡了一切辦法,包括給分管人事的領導送禮,可是又沒膽兒,拎著兩瓶子酒在領導的家門口晃蕩了兩個晚上,路燈拉長了焦慮不安的倆人的身影。你推我托的拉不開腿,後來還是壯著膽去了人事處,領導其實很和藹,諄諄教導:人人都為四個現代化添磚加瓦,多幹幾年事業多好呢!長歎一聲:尤其是女同誌。我羞愧得,恨不能地遁了。
22歲,終於結了婚。啥啥也不懂,以為文學作品寫的就是整個世界,不知如何處理各種姻親關係、工作與家庭的關係,哪像今天有這麼多人生導師支招。母親是希望我考研的,父親是指望我有遠大前程的。而我奮戰鍋台,跟著大廚學,做了幾十隻糖醋鯉魚,燙得滿手燎泡,每個周末都為慶祝結婚在廚房創新菜式,上酸辣魚湯的時候衝到客廳敬客人一杯酒,轉身去做麵條聽到身後一片嘖嘖的稱讚聲。
那些年體型保持得很好,因為在婆家越是好吃的越要裝作不喜歡,牢記母親的教誨:做個好媳婦兒。三代同堂的晚輩,剩菜總是主動擺在自己麵前。每天做三頓飯,收拾屋子,洗衣,夏天晚飯後到樓下提兩大鐵桶熱水,站在板凳上倒到另一個馬口鐵的大桶裏,兌好溫度請公婆入浴。趕上公公夜班,早晨三點爬起來做宵夜。
人人誇獎,人人稱讚。冬天來了大姨媽也硬撐著用冷水洗衣服、洗菜,總也睡不夠,累狠了也不敢歇一天。兒媳婦這一課算是交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那時候我的大部分同學還單著,有的考研,有的出了國,為遠大前程奮鬥。5年後,我們的人生有了明顯的差距。猛然想起開結婚介紹信時人事處領導的那聲歎息:多幹幾年事業多好呢!一身冷汗。
所以我高度不讚成女同學大學一畢業就結婚就生孩子就埋在家裏,特別反對在最好的年齡把全部奉獻給家庭。如若遇人不淑,情何以堪。
我絲毫沒有對全職太太的冒犯和歧視,況且,今天的全職太太與29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她們有大把的時間喝下午茶,做指甲,秀美圖。
結婚年齡提前肯定是符合人性的。29年前,未婚同居和耍流氓差不多,跟男人上了床又沒結婚叫始亂終棄,女人紮在一起最喜歡八這些卦。吐沫星子曾經淹死了阮玲玉,也淹死過新中國的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