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中也能夠看到這種類似的變化,除了時不時的“您幸福嗎?”式街訪,還有尋人啟事,領導人活動的報道也明顯減少。最有意思的就是網上熱議的央視對李克強同誌的一次報道,畫麵背景中出現了一個光屁股的小孩。
春晚:走向國際化
每年初的中國電視動向中自然少不了央視的春晚,今年央視的春晚不僅在技術和舞台美術效果方麵有進步,在內容上也有一些有趣的變化。其中突出的一點是央視春晚的國際化,今年不同尋常的是請來了國際大牌演員,費用先不說,至少是突破了華人的概念,過去的春晚說破天就是全球華人的盛會,如今在觀念上好像有點放開了。不隻如此,今年央視春晚也沒有搞那些念賀電、接電話的花架子,移風易俗,和國際接軌。並且,土得掉渣的節目也很少見了。
郭德綱今年出現在了央視的春晚中,雖然他的相聲表演看上去似乎更適合小劇場的互動,不過,他還是有粉絲效應,也反映了央視春晚的態度變化,這種變化明顯有著眼於青年觀眾的色彩,包括開心麻花的小品,還有趙本山退出央視春晚。盡管如今很多年輕人是在網上看電視,然而,央視春晚仍然不想放棄吸引青年人看春晚的努力,而要做到這一點,顯然少不了借鑒青年人的傳播策略,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分齡化,而不是分層化。甚至從央視春晚今年語言類節目的笑點都能夠看出這種變化,過去春晚的笑點往往是比較慢和淺的,希望讓所有人都能夠明白。今年的笑點就“炸”得比較快,這明顯更適合年輕的觀眾。特別是一些橋段來自網絡,而年輕人是網民的主力,他們更容易理解這些笑點。許多人都注意到了,今年央視春晚來了更多的新麵孔,新人多於舊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拉近與青年人的心理距離。
央視春晚繼續占據著中國春晚的壟斷地位,而幾家頗具競爭力的省級衛視也不甘示弱,今年江蘇衛視春晚和東方衛視春晚都是更上一層樓,請來了韓國的鳥叔,展現了趙本山的封山之作,完成了F4的合體,這種合體容易令人聯想到當年央視春晚中的小虎隊重聚,都是喚回了觀眾對一個時代的記憶。看起來幾家有實力的省級衛視的春晚比央視春晚還要熱鬧,還要花樣翻新。這表明這幾家衛視的創新能力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層次。
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下,今年央視春晚率先垂範,風格趨向於清新,奢華被節製所取代。多年來,很多人把春晚看成是雞肋,好像搞和不搞都不討好。而今年的春晚仿佛給了一個溫和的回答,就是春晚也可以辦得很輕鬆,不要讓演員和觀眾都累得慌。光說春晚已經變成中國人春節守歲的一種文化習俗還遠遠不夠,還要有一個讓大家容易接受的節目流程,在這方麵,央視春晚今年做得不錯。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對春晚的議論紛紛是難以避免的,特別是有了微博以後,四個小時的央視春晚直播幾乎就是給了網民一個充分的討論時間,這是理想的社區電視模式,就是群體觀摩,互相之間可以有溝通。雖然現在的這種溝通還沒有連線春晚現場,但它已經是觀眾之間的互動了,是新型的看電視方式,不同於早期集體收看電視的方式。有意思的是,今年的春晚好像是全麵向網絡妥協了,一些段子和笑料來自網絡,網絡語言用另類的方式占領了春晚的舞台。央視的網絡春晚再次被邊緣化,獲得網絡的熱議似乎變成了話題傳播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央視春晚的一些節目涉及到了“偽娘”問題,從幾年前的小沈陽開始,這種現象愈演愈烈,為了獲得笑點,春晚這麼做也出於無奈,這雖然不是政治問題,但是,它起碼可以列入文化問題。一方麵,央視春晚通常不會采用批判的方式來展示這些現象;另一方麵,春晚如今越來越網絡化和時尚化,這導致它不得不關注一些時尚傳播的話題和人物,結果表現為一種中性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