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戰略轉型(1 / 3)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戰略轉型

特約專稿

作者:郭全中 郭鳳娟

政府應改革和完善外部管理體製,變條塊分割的傳媒業市場為全國統一的、有序競爭的傳媒業大市場,實現傳媒業大市場的一體化。

互聯網技術帶來了第三次產業革命,對所有的產業、企業、機構和個人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行業之間的界線被打破,傳媒業與通信業、IT業等行業快速融合,為傳統媒體的戰略轉型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市場空間。

傳統媒體業正在被解構和重構

在美國,三大新聞周刊中的《新聞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已經停止出版印刷版而出版網絡版,穀歌2012年上半年的廣告收入為109億美元,超過了同期美國的印刷廣告收入(105億美元);在日本,互聯網廣告早在2010年就超過了報紙廣告,平均每個家庭擁有報紙的數量更是從1.12份下降到0.9份;加拿大的互聯網廣告也早已超越報紙廣告;在英國,2009年互聯網廣告就已經超過了電視廣告;在德國,《德國金融時報》倒閉、《法蘭克福評論報》申請破產保護,德國的勞工機構宣布:自1945年以來新聞界最大規模的裁員大潮已經來臨;歐洲很多國家報紙的發行量在近三年中下降了10%以上。

根據CTR媒介智訊提供的數據,2012年1~11月傳統媒體廣告刊例花費同比增長僅4.6%,比2011年同期的13.3%下滑近7個百分點。其中,電視廣告增長6.5%,報紙廣告下降7.5%,期刊廣告增長7.5%,廣播廣告增長9.6%,戶外廣告增長2.0%,報紙成為唯一廣告收入下降的媒體。在傳統媒體低增長乃至負增長的背後,是用戶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最終表現為廣告主的大量轉移。

根據CTR的數據,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已經為42.4歲,而且在加速老化。在用戶日益老化的背景下,報紙的發行量持續下降,電視的開機率也大幅度下跌。更為不妙的是,傳統媒體的人才開始大量流失,或者直接流失到新媒體,如鳳凰衛視原執行台長劉春到搜狐任副總裁,或者跳槽至其他行業,或者直接創業,這對於核心資產主要為人才和品牌的媒體業來說,無異於致命威脅。

在傳統媒體業一片蕭條的同時,互聯網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Iresearch發布的《2012中國互聯網年度數據報告》顯示,2012年,互聯網廣告收入高達753.1億元,同比增長46.8%,超越報紙和雜誌的廣告收入之和,和廣電的廣告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小,預計在2015年會超越廣電,成為第一大廣告發布載體。

其中,百度的廣告收入突破200億元,高達223.1億元,基本超越央視成為中國媒體的“吸金王”,淘寶則以172.2億元居第二位,其下依次為穀歌中國(44.3億元)、騰訊(34.2億元)、搜狐(26.5億元)、新浪(25.7億元)、優酷土豆(20.4億元)、搜房網(20.3億元)、奇虎360(13.8億元)、網易(9.0億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媒體的利潤和利潤率遠遠高於報紙。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2011年我國報業的淨利潤為98.61億元,期刊為22.92億元,合計121.53億元,預計2012年中國平麵媒體的主業淨利潤不會超過110億元,而百度2012年的淨利潤就高達110.51億元,百度一家就超過了中國平麵媒體的淨利潤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