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報紙收費現狀及發展趨勢
特約專稿
作者:黨西民
在激烈的內容同質化競爭的今天,報紙必須提高信息質量、突出報紙特色、明確未來發展定位、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才有可能熬過報紙衰退期中的收費困境,贏得逆勢而上的機遇。
網絡報紙收費狀況綜述
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率先收費,其間其收費策略雖然在具體細節上有所調整,但一直保持著收費狀態。而在2007年到2010年,許多報紙網站都提出收費,但多家報紙網站收費後產生了較大的負麵影響,都無疾而終。2010年下半年,“收費牆”在英美報界不斷湧現,而設置收費牆的大都是權威性的大報,報紙網站收費逐漸成為權威報紙的趨勢。2011年,約有10家美國主流報紙和數百家規模較小的報紙表示,已經或計劃就其網絡版收費,隻讓訂閱印刷版的讀者或數字版的付費用戶具備網絡閱讀權限。目前,實現收費的網絡報紙很多,有許多成功的案例(見下頁表1)。
總體而言,網絡報紙總體的發展狀況是,“未經加工的報紙見報內容無法吸引網絡用戶的付費訂閱,報紙網站在訂閱付費市場上努力的方向,既不是為了轉移線下用戶來節約發行成本,也不是替代網絡廣告的網站經營模式,而是通過創新與差異化,在為用戶提供全新資訊服務需求的同時創造報業增量營收市場”。①
目前美國報業報網融合的盈利模式主要有訂閱、廣告、深度加工、捆綁服務等,但主要還是依賴廣告收入。美國網站目前的主要運營方式仍是傳統的二次售賣,即廣告。廣告商從CMP(千人成本)轉向千人觀看率、千人點擊率,甚至到千人鏈接廣告商率。網絡使廣告商對廣告投放的精準度、收益可能性更加關注,而這些正是報紙網站的發展方向。
通過函數分析,研究者發現,免費銷售的商業模式比收費模式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有更強的盈利能力。“第一,通過消費者相對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選擇成本的降低提高市場需求;第二,通過差異化消費菜單實現市場細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擴大廠商利潤空間。”②
收費網絡報紙的類別
其一,財經類報紙,主要以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報紙為代表。從其訂閱和營收情況來看,華爾街日報電子版從1993年以來一直堅持收費,目前已有付費用戶53.7萬,居財經類網絡報紙榜首。比較成功的還有英國的金融日報,付費用戶26.7萬,穩居第二。這主要取決於其內容,以財經、商業內容為主,由於受眾麵窄,目前的營收還比較低,受眾人數少,其發展模式還有待觀察。
其二,體育類報紙,以密爾沃基哨兵日報為代表。這類網站主打內容為獨家、精彩的體育賽事及相關內容,受眾為鐵杆體育迷。一般而言,這些人大多是年輕人,對體育很狂熱,但對價格不敏感。普華永道與世界報業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消費者更願意為金融或體育報道付費。
其三,有思想深度,有社會公信力的報紙。這類報紙受到受眾推崇,難以複製。
其四,其他個性化報紙。如,《今日美國》提供與當代社會密切相關的消費、資訊內容,以其靈活多樣的報道形式和多元化的內容為核心。這是以報紙在美國全國巨大的影響力,以及數量巨大的讀者為基礎的。有一些具備特殊資質的報紙,如人民日報,作為國家權威性黨報,在對政策和社會導向上具有絕對的優勢。這樣的報紙受眾麵廣,讀者關注度高。
網絡報紙的收費模式
網絡報紙的主要收費模式有:按量訂閱,按單位時間訂閱(年、月、周),會員製、捐贈、廣告收入等方式。
其一,Freemium模式,即一部分免費,一部分收費。免費能夠獲得網絡外部效應,提高流量、獲得普通用戶的關注,傳播主流價值觀;選擇某個臨界點,超過該點的則要付費,主要是針對難以獲得、深入、獨到的資訊內容,圍繞著核心用戶來收費。具體有兩類:(一)一定數量免費,然後按單位時間(周、月、季度和年)訂閱。這種收費方式目前是網絡報紙中使用量最多,也是比較成功的。讀者不再為瑣碎的支付方式而費心,同時也能獲得閱讀內容、質量、效率、感受的最大化。付費讀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低,而對效率、功能和閱讀質量要求高。(二)一定數量免費,然後按量訂閱。如,《今日美國》用免費服務吸引用戶,然後通過增值服務,將部分免費用戶轉化為收費用戶。超過免費的臨界點,則需收費。閱讀篇幅越多,收費越多,但當閱讀量加大時,則會出現單價下降的趨勢。如金融時報按年訂閱會優惠20%。也有的將幾種方式交叉組合,任用戶選擇。
其二,按內容收費。許多報紙基於內容的精細分類,向受眾免費發送電子郵件,而重要欄目則收費。
其三,會員製、宗教捐贈和其他捐贈。例如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基本上是以忠誠的會員、虔誠的教徒的捐贈為主,另外輔以廣告營收。形成以捐贈和廣告相結合,會員製和廣告收入相結合的方式。該報的捐款占90%,廣告費占10%。而MinnPost網到2012年2月, 已有3400名捐贈者,會員收入占50%,廣告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