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荒誕的抗戰劇是怎麼占領熒屏的(1 / 1)

荒誕的抗戰劇是怎麼占領熒屏的

新聞觀察

作者:楊國棟

今年,正在橫店拍攝或已經拍完的抗戰劇依然有增無減。“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抗戰題材為什麼年年火爆?編劇高大庸直言:題材安全,收視又高,當然受寵。抗戰劇數量驚人,但質量遭到網友吐槽,許多人直指一些劇中的誇張手法是對曆史的不尊重,有網友就列舉了目前抗戰劇的三宗罪:武俠化、偶像化、鬼子臉譜化。(《新京報》,2月25日)

嚴肅的抗戰劇卻拍成了荒誕的武俠劇,戲說成風、穿幫不斷,不僅讓觀眾大倒胃口,也會誤導青少年,讓他們以為真實的抗戰就是這麼有趣、好玩,曲解了戰爭的殘酷,忘記了革命先烈是在如何艱難的情況下打贏抗日戰爭,贏得民族獨立的。

抗戰劇拍成了娛樂節目,固然有導演、製片人、編劇不擇手段爭取收視率的原因,但大部分編導不熟悉抗戰曆史,沒有軍事常識,也是他們拍不好抗戰劇的重要原因。很多電視劇編導原來從未涉足軍事題材,隻是看到《亮劍》等抗戰劇熱播,覺得投資拍攝抗戰劇有利可圖,才一窩蜂地拍抗戰題材。

中國編導不講究細節的老毛病在抗戰劇中也是格外突出。在56式衝鋒槍和現代狙擊步槍等道具紛紛出現在抗戰劇中時,你能指望這些電視劇的編導如實反映當年的戰場情況和戰爭的血腥嗎?機槍一掃一大片,永遠不需要換子彈;主角刀槍不入;作戰雙方都不知道隱蔽,全部都是密集隊形衝鋒;騎兵攻大樓;八路軍的裝備比日軍、國軍都好……這些明顯違反作戰常識和真實戰場情況的鏡頭不時出現在熒屏上,難怪引發網友對抗戰題材的集體吐槽。曆史知識全還給中小學老師不要緊,不懂軍事和戰爭也沒關係,但花點時間查查資料,請教一下專家應該不難吧,拍電視劇前連基本的功課都不做,如此不專業的編導能拍出讓人津津樂道的好片子嗎?

當然,抗戰劇笑話百出也不全是編導們的錯,如此粗製濫造的電視劇都能輕易占領各大衛視的黃金時間,編導們能有寫好劇本、努力提高電視劇製作質量的動力嗎?抗戰劇的“三宗罪”很大程度上都得歸咎於各大電視台,正是他們瘋狂追星,隻看演員和導演是否有名,而不顧電視劇的真實質量,才讓很多根本不該涉足抗戰題材的人也跟風成了抗戰劇的編導和演員,共同製造出一部部爛劇。

比起電視劇選角的潛規則與黑幕來,電視劇的采購決策更神秘更不透明。如果各電視台采購電視劇前能先組織部分觀眾參與評判,多聽取觀眾的意見,別說熒屏上的爛劇會少很多,恐怕編導們也不敢再胡編亂造糊弄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