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構調整背景下的沈陽市消費性服務業發展路徑(1 / 3)

結構調整背景下的沈陽市消費性服務業發展路徑

區域經濟

作者:王小軍 教授 張振家

內容摘要:在東北二次振興的發展思路指引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服務業成為提振東三省經濟的重要思路。文章以消費性服務業為研究視角探究遼寧省沈陽市服務業發展問題。結合數據,勾勒出沈陽市消費性服務業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年來的發展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推進沈陽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沈陽 服務業 消費性服務業 路徑

在保障生產性服務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強調發展紮根於生活領域的消費性服務業將是全麵提升沈陽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和豐富發展路徑的必要補充。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沈陽經濟發展現狀,本文主要從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旅遊業以及群眾文化與全民健身事業等幾個方麵著手,對沈陽市的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剖析,並據此提出進一步推進沈陽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的可行路徑。

消費性服務業範疇界定

從現有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消費性服務業的範疇主要包括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旅遊、居民服務、文化、體育、城市運輸、郵政、信息服務、房地產以及娛樂業等部分(徐超靜、孫冰,2011;張玉麗、張曉博,2009)。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則將消費性服務業的範疇界定為旅遊、商務服務、體育事業以及家庭服務等。但梁華鋒(2014)認為由於服務業的複雜性以及不同學者的認識角度不同,在實證研究過程中最好根據研究對象或者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消費性服務業的內涵進行說明。

沈陽市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房地產業進入理性發展區間

2014年沈陽市房地產投資總額比2013年有所下降,同時,現有房源的銷售情況也並不樂觀。在2014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中,住宅投資占據約72%的份額,投資總額為1416.3億元,但比2013年下降10%。如果從房地產市場中服務於居民消費部分的視角進行分析,沈陽市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觀望的發展階段,現有房源的消化與市場開發壓力重重。

(二)交通運輸業持續穩健增長但運營理念尚待更新

2014年沈陽的貨物運輸總量為23488.6萬噸,旅客發送量為25396.6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9.2%和3.7%,但2014年的貨物運輸總量與旅遊發送量的增速都不及2013年。與此同時,沈陽市交通運輸業的運營理念仍待更新,這主要表現為交通運輸業對環境保護及其檢測體係仍需進一步加強與完善,以及對打造物流化交通服務體係認識不夠深入。

(三)零售業增長迅速但商業存量巨大

零售業在沈陽市的消費性服務業中所占比重最大,但2013年至2014年的增幅為12.1%,略低於2012年至2013年的增幅。沈陽零售業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各大商圈的快速發展。目前,沈陽擁有中街、太原街、北行、五愛街、沈北、奧體以及渾南等多個商圈,其中中街和太原街是兩大核心商圈,而其他商圈在服務人群、商品定位以及地理位置上都各有特色。

雖然沈陽市零售業發展迅速,但零售業存量依然巨大,同質化經營現象嚴重。2015年4月,中國經營報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沈陽零售商業存量約730萬平方米,是2008年的4倍,到2020年,這個數字還要在現有基礎上增加70%,多家內外資大型百貨企業相繼關店。原因主要在於同質化商場、店鋪、品牌和服務急於上馬,過度甚至重複投資現象嚴重,以及地產租金的不斷上漲和電商企業的持續施壓。

(四)旅遊業是消費性服務業增長的重要引擎但產品開發不足

2014年沈陽市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065.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3%。沈陽市旅遊業從2010-2014年的5年中更是取得了持續穩步的發展,其中旅遊業總收入翻了近兩倍,而接待遊客數量則增加了約45%。可以說,近年來旅遊業發展趨勢明朗,對GDP的貢獻率不斷增強,已成為沈陽市消費性服務業發展和沈陽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