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國自殘之父食子—國盜之九姬昌4(2 / 3)

那文王姬昌在其實戰中又是如何運用的?

《史記.周本紀》中“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鄉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於羑裏。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的記載,《淮南子.道應訓》“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騶虞、雞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貝百朋,玄豹、黃羆、青犴、白虎文皮千合,以獻於紂。因費仲而通。紂見而說之,乃免其身,殺牛而賜之。”《太平禦覽》三百八十一所載,紂囚文王於羑裏,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懷條塗之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費仲而獻之於紂,以免文王。以上等行動即是對《文伐》十二節中之一、二、三、四、八、十二等條之用。崇侯虎對於商王是忠臣無疑,但對於姬昌則是絆腳石,在離間紂王君臣崇侯虎失勢後,西伯侯姬昌立即羅織罪名對其剪滅。《說苑.指武篇》記載:文王將欲伐崇,先宣言曰:“餘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中,分財不均。百姓力盡,不得衣食,餘將來征之,唯為民。“乃伐崇,令毋殺人,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崇人聞之,因請降。崇侯虎,為有崇氏(今河南嵩縣北)國君,侯爵,名虎。受商封為侯,是紂王的重要羽翼。尊周的人把崇侯虎定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告密者”,當姬昌收斂天下民心時他毅然向紂王提出諫言,告於紂王,紂遂囚西伯於羑裏(今河南湯陰北)當然對於《文伐》的策略《逸周書武稱解》中也有類似的敘述:賢者輔之,亂者取之,作者勸之,怠者沮之,恐者懼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美女破舌少。淫圖破□,淫巧破時,淫樂破正,淫言破義,武之毀也。姬昌在滅崇(今西安市戶縣境內)後,建立豐邑(今西安市長安區灃河西岸),築靈台,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稱豐京。離即將統禦的中原地區又前進了一大步。

另《韓非子.內儲說》中所載“文王資費仲而遊於紂之旁,令之諫紂而亂其心。譯文:周文王幫助費仲在商封身邊活動,讓他勸諫紂王,擾亂紂王的心思。”即對《文伐》十二節中六、七、八之運用;

另《韓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予;費仲來求,因予之。是膠鬲賢而費仲無道也。周惡賢者之得誌也,故予費仲。文王舉太公於渭濱者,貴之也;而資費仲玉版者,是愛之也。故曰:\"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即是對《文伐》十二節中第五、六節之用;

另《史記.周本紀》:“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格之刑。紂許之。”以及《淮南子.道應訓》所載:“文王歸,乃為玉門,築靈台,相女童,擊鍾鼓,以待紂之失也。紂聞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無憂矣。’乃為炮烙,剖比幹,剔孕婦,殺諫者。文王乃遂其謀。”姬昌陽奉陰違,沽名釣譽,即是對《文伐》十二節中第九、十一等條的運用;

另《淮南子.道應訓》引武王問呂尚的話說﹕“寡人伐紂天下,是臣弑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後世之用兵不休,鬥爭不已,為之奈何?”薑太公的回答很妙,他說﹕“甚善,王之問也。夫未得獸者,唯恐其創之小也。已得之,唯恐傷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則塞民於兌,道全為無用之事,煩憂之教。”意思是說﹕你問的非常好啊。打獵時深怕獵物傷得不夠厲害而讓野獸跑了。得到了獵物又怕獵物傷得太重,使好肉不多而沒有了收獲。你想坐穩打下的江山,把人民的口堵住就行了,什麼道啊,德啊,都不要當真,都是做給人看的,是多餘的說教。即是對《文伐》中十一節“塞之以道”之運用。文王、武王在經濟上、軍事上、人才上都做好了滅商的準備,但在政治上還有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顧慮就是﹕商王是受天命之君,而周文王、周武王隻是商王的臣子。以臣弑君是犯上作亂,言不順,名不正,得了天下後人民不服怎麼辦?所以,武王提出這個問題來求教於薑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