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地區“嘛呢經”的文化內涵
學術論壇
作者:商文嬌 張連葵
【內容摘要】青海民和“嘛呢經”,是流行於青海東部農業區及其周邊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信仰藝術。同時它也是有著多元民間信仰形態以及民間音樂藝術形態的、一種具有地方標誌性特征的民俗生活文化。文章以民和嘛呢經為主要對象,對嘛呢經的念唱曲目、內容表現及文化內涵等方麵進行一些粗略的梳理和探討。
【關鍵詞】標誌性文化民和嘛呢經文化內涵
“嘛呢經”是流行於青海省東部農業區鄉村民眾生活中的一種民間信仰。民和地區嘛呢經曲調和當地傳統音樂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僅經文唱詞內容豐富、曲調旋律優美,並且與民和地區的各種民間宗教信仰緊密相連,它從總體上反映了本地區民眾的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特性。
一、嘛呢經主要曲目及表現內容
嘛呢經是通過群體間廣泛而深入的集體創編,口頭流傳,成為民和當地婦女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信仰藝術形式。它是民和縣及周邊地區人民群體智慧的文化體現,是社會生活中最直接、最真實的內心表現或情感抒發,它通過文本與曲調來實現傳承和流布,成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民和婦女嘛呢經的念唱活動與民間宗教信仰、祭祀儀式、喪葬習俗等結合在一起,作為一種特定文化含義的符號和象征係統,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影響深刻,通過長期的口傳心授對民眾的思想意識、道德修養等起到了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般根據民間念唱時空的劃分,嘛呢經大致可分為四種:即常規的念唱、日常的念唱、節日的念唱、特殊時空中的念唱。每個月的農曆初一、十五,是民和地區嘛呢奶奶們念唱嘛呢經的常規活動日,一般情況下她們都集中在本村的寺廟(喇嘛寺、城隍廟、龍王廟、娘娘廟等)中,有時念唱嘛呢也會去附近村莊中大一些、比較有名的寺廟裏,這時候嘛呢奶奶一般會選擇念唱《交燈經》《敬香經》等,內容多是讚頌菩薩、觀音或者玉皇、龍王的。日常念誦經目有:《何仙姑降諭》《仙家采花詞》以及《懷孩童經》。節慶期間一般念唱《灶王小真經》或《佛說大乘經》《熬茶經》。特殊時期的嘛呢經念唱,比如在喪事上會選擇念唱《往生經》和《亡靈登科經》《陰五更經》《給亡人點燈經》以及《十王寶卷》。
而根據嘛呢經的念唱內容,則可分為頌神、勸善、勸孝等類。有關敬神頌佛的內容在嘛呢經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如《金剛經總偈》《佛說地母真經》《觀音菩薩六字嘛呢真經》《八仙譜》等;勸人行善的經文主要有《十渡船仙文》《三宮主訓詞》等;勸世人行孝的嘛呢經文有《十種深恩經》《勸孝經》等。除了主要唱用於祭祀神佛仙家、勸人行善積德、自身修身養性的經文外,還有一些表現出普通民眾日常的生活與情感,以及反映時代精神、社會變化內容的嘛呢經文。
二、民和嘛呢經的文化內涵
文化的傳播是全方位的,民和嘛呢經反映了多民族、多宗教融合下文化兼容性的折射。民和嘛呢經中蘊含著儒家、漢傳佛教、道教、藏傳佛教、民間宗教等多種文化因子。如在《亡靈登科經》中就可以發現,當地的民間宗教信仰中將漢傳佛教神的信仰和道教神靈的信仰融合在一起,同時還糅入了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明咒“唵、嘛、呢、叭、哞、吽”。這首經文中出現的救苦天尊是道教神名,位於梁朝上清派道士陶洪景《真靈位業圖》編排的神仙座次表第一神階右位,救苦天尊的神名出現在河湟民間信仰的嘛呢經文中,可見道教神仙譜係中的冥神在青海東部農業區民間信仰中得到了認同,道教的神靈信仰體係也影響、滲透到此地的民間信仰體係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