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工程觀理念下工科院校藝術素質教育
學術論壇
作者:陳曉豔
【內容摘要】大工程觀教育理念要求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全能型工程人才。藝術素質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建立健全完善人格、全麵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大工程觀教育工科院校藝術素質教育音樂素質教育
當前,隨著以大工程觀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到許多工科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這對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培養、課程設置、專業發展都提出了新要求,以達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何為大工程觀教育理念
大工程觀教育理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麵對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和工程教育自身的不足,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界發出了“回歸工程”的呼聲的背景下提出的,從而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新的改革動向。大工程觀的教育理念是培養21世紀新的工程人才。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對21世紀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條評估標準,與以往相比,突出強調三個新的能力,即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的知識背景,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職業道德以及社會責任感。也就是說,大工程觀要求學生知識的複合型和能力的多樣性。大工程觀的“大”字,體現了其教育理念要求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包括從事複雜係統的開發、設計、製造、應用、管理等方麵的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及較寬領域的適應能力,包括協調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被領導能力、公關能力等。不僅強調技術屬性,還要體現社會屬性。特別是在大型工程和大型企業的相關工作中,人文素質越高,才可以從事更高層次的領導工作和管理工作,更需要具有大工程觀素質的人才——具備全麵綜合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二、大工程觀理念下工科院校開展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素質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素質教育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健全完善人格,全麵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國家教委十分重視大學生藝術教育,在《關於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教體[1996]5號)中明確指出:“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是全麵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促進高校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對藝術教育課程設置提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工科院校學科建設有其自身的側重,受教育者也因學科的專業特色形成了具有整體相似特征的性格特征及思維邏輯方式。整體表現為:理性思維居於主導,邏輯性較強;性格中規中矩,態度嚴謹,不善表達與溝通;與文科院校大學生相比,藝術情趣及審美品位都相對薄弱。大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擺在麵前的首要任務是求職。在就業過程中,麵對專業方麵同等條件的競爭對手,個人表現的多方麵素質往往成為勝出的決定因素。在麵試中,麵對同樣的場景和問題,如果應聘者遵循美的規律,恰到好處地藝術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各方麵能夠給人帶來美感,就可能讓聘方刮目相看,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來,工科院校開展大學生全方位藝術素質教育,培養藝術特長,提高審美情趣,提升學生人格魅力、個人氣質以及善於溝通、協調的能力,對提高就業競爭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另外,近年來專業機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統計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是心理障礙類疾病高發人群。心理疾病導致大學生休學、退學乃至輕生的現象時有發生。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藝術素質教育的開展,對於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音樂療法是常用治療方法之一。音樂素質教育過程就可以借鑒音樂療法的研究成果,將之整合進課程內容,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