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地方音樂融入當地普通本科院校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探究
學術論壇
作者:餘雯
【內容摘要】歌曲寫作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專業開設的一門音樂理論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習訓練課程。將地方音樂融入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是對傳統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結合地方資源、突出區域特色的一次教學嚐試,這也有助於對當地傳統音樂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地方音樂歌曲寫作教學
歌曲寫作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開設的一門音樂理論課程。該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分析各種體裁、題材歌曲作品的能力,同時要求培養學生的歌曲創作能力。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專業歌曲寫作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歌曲創作能力如何進一步培養,怎樣針對地域性展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如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這一係列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課程教學實踐經驗,以適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為出發點,將地方音樂融入歌曲寫作課程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專業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現狀
(—)課程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和實踐脫節
20世紀以來,我國高校音樂技術理論受歐美、蘇俄體係的影響嚴重,課程內容基本以此為藍本構建,給中國本土音樂創作理論帶來較大衝擊,這在歌曲寫作課程中表現得較為突出。教學上,側重於單一的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對於作曲和編曲的實踐環節兼顧不全,造成了理論課堂變“瞌堂”,學生興趣不濃,創作的理論作品出來後就被束之高閣,沒有較好地利用實踐活動形式表現出來。
(二)課程教學沒有體現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區域特色,針對性不強
長期以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專業的歌曲寫作課程教學沿襲了專業音樂院校所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同的僅是教學程度的深淺與分配課時的多少,沒有突顯本區域特點,缺少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利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服務於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專業通常以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及文化機關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麵工作的音樂人才,以及專業文藝團體從事演唱或輔導工作的專業藝術人才為己任,而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大多從事專業的音樂工作。前者的接觸麵更多地表現在大眾音樂、流行音樂,甚至是地方的民族民間音樂,後者則主要研究古典音樂、嚴肅音樂。如果始終以音樂專業院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承襲下去,必定會出現專業教學與所需人才的脫節。
二、將地方音樂融入當地普通本科院校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構想
將地方音樂融入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是對傳統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結合地方資源、突出區域特色的一次教學嚐試。通過對當地音樂的采風、調研,挖掘地方音樂的音樂特點,將其融入歌曲寫作課程教學,將地方特色的音調融入現代歌曲的創作中,體現傳統風格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對傳統音樂文化起到傳承和傳播的作用。同時在歌曲寫作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把握住了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體驗,優化歌曲寫作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對地方民間音樂進行采風、學唱、記譜,讓學生能夠接觸到鮮活的民間音樂文本,為歌曲創編奠定基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與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的學生相比,音樂理論基礎較差,音樂語彙相對貧乏,如果很快就進入實質性的音樂創作,對他們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在寫作歌曲之前,教師配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一些訓練。例如,熟悉並背誦地方的民間歌曲和器樂作品以豐富學生的音樂語彙,通過對當地民間音樂進行采風、學唱、記譜,熟悉並掌握本土的音樂素材,為歌曲創作積累了豐富的音樂語彙。
2.分析地方音樂的音樂特點,把當地典型、特色的音調融入歌曲的創編中,創作一係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作品,傳承並創新地方傳統音樂文化。音樂的藝術感染力來自其獨特的藝術個性。地方音樂文化是當地曆史文明的見證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為生活在本土的音樂創作者提供其獨享和堅實的個性依據。分析其音樂特點,提煉其特色音調,對當地民歌進行不同形態的改編,對一些典型的音調進行模仿寫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多唱、多聽、多分析、多寫的訓練,學生一方麵提高了寫作歌曲的能力;另一方麵也較好地傳承和發展了當地的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