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1 / 2)

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

學術論壇

作者:肖莉

【內容摘要】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的抒發,因為情感是左右發聲的重要因素,隻有適度而有效地控製自己,又能用真摯情感去打動他人的演唱者才是聽眾喜愛的。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表達演唱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是音樂所能傳達出的最高境界和最完美的效果,要想把一首歌曲中的喜、怒、哀、樂充分地表現出來,不僅需要熟練的發聲技巧,更需要演唱者注入真情實感,隻有聲情並茂的歌聲才能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歌唱既要唱聲,又要唱情,不同類型、風格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表達,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演繹,隻有激發演唱主體的“情感火焰”,才能表現出生動的藝術作品。

一、聲樂教學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聲樂中的情感類型有兩種,一種是來源於生活的直接的情感體驗;一種是來源於藝術作品的間接的“審美情感”。個人的人生經曆和生活環境是固定、有限的,而音樂所能表現的情感是無限的,如果演唱者沒有經曆過歌曲中直接的情感體驗,那麼就需要把這種直接的情感轉化為審美情感,通過自己的演唱來傳達這種情緒,感染觀眾。在日常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太注重歌唱的技術問題,卻忽略了情感表現的內涵以及由此產生的審美經驗。可以想象,在演唱歌曲時,隻有過硬的聲樂技巧,卻沒有情感投入,這樣唱出的歌曲是沒有靈魂的,根本達不到感染人的目的。歌唱者通過對聲音的調節,把內心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才能有好的效果,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

二、聲樂教學中演唱情感表達缺失的原因

古人曾說:“聲者發乎情。”隻有情的參與,才能達到“聲入而應,情多而感”的效果,因此,可以說情感是歌唱的靈魂。然而,在教學中,演唱情感表達缺失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原因如下。

(一)過多注重技巧,忽略情感

在學生的觀念中,學習學的就是聲音、技巧,有好的聲音和高超的技術就能高人一等,其實恰恰相反,在真正的舞台上演出,過多地呈現技巧隻能失去觀眾,失去藝術的真實感。因為技巧永遠是冷冰冰的,外在的冰冷加上內在的空虛必然會造成演唱的蒼白和膚淺,從而把演唱者和觀眾的距離拉遠。因此,教師一定要糾正學生的歌唱觀念,在注重技巧的同時必須把情感投入到聲音裏,把情感放在第一位。

(二)不了解作品背景,沒有生活

要想把一首聲樂作品詮釋好,演唱者就必須了解所唱作品的全部信息,包括其時代背景、詞曲作者的人生經曆、風格、意圖等,並且要在生活實踐中總結人生哲理和經驗,隻有這樣,在演唱作品時才能遊刃有餘,才能讓作品更加豐富、動人,綜合效果才會更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強調這些細節的重要性,讓學生弄懂這些細枝末節,才能更好地詮釋一首歌曲。

(三)過多模仿,喪失個性

學生都有自己的審美角度,都有自己的偶像和聲音楷模,並會在私下裏模仿這些歌唱家的聲音,在模仿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的指導,慢慢就喪失了個性和聲音特點。對於聲樂初學者來說,模仿一些優秀歌唱家的發聲技巧可以快速入門,但長此以往便會喪失自己個性化的聲音,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欠缺的地方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欣賞歌唱家的歌唱技巧,以便快速地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