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從作品數量上來看法雅也許並不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其主要鋼琴音樂作品僅有《f小調夜曲》(1896年)、《音樂會快板》(1903年)、《四首西班牙鋼琴小品》(1902—1908年)、為鋼琴與樂隊而作的《西班牙花園之夜》)(1915年)、《貝蒂卡幻想曲》(1919年)、《羽管琴鍵協奏曲》(1926年)等。
但是,“法雅對自己的創作過程極為苛刻,他的作品幾乎都要經過長時間精心的推敲,因此創作數量極為有限,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稱得上是精品,無可挑剔”。④
1.《四首西班牙鋼琴小品》
創作始於馬德裏,於1908年在巴黎最後完成。“該作品也許並非法雅最重要的作品,但樂曲有著他創作中特有的堅實結構和精細技藝。”⑤
(1)阿拉貢舞曲(Aragonesa),是以發源於西班牙北方阿拉貢地區的霍塔舞曲(Jota)為主,此舞曲最大的特色是三拍子的節奏與三連音的音型,音樂極具生氣與活力。
(2)古巴舞曲(Cubana),典型的古巴舞曲名為“瓜宜拉”(Guajira),通常以3/4與6/8拍交錯出現,中庸速度的歌唱旋律配合不同尋常的節奏型,始終彌漫著一股疲憊不堪的情緒。
(3)高山舞曲(Montanesa),副標題為“風景”(Paisaje),樂曲描寫西班牙北方桑坦德省(Santander)的山區風光。開始以精致的印象色彩表現遠處傳來的鍾聲,中段插入快速的舞曲,采用民歌“南美大草原之舞”(Baile a lo llano)的旋律,山地空曠神秘的氣氛與強烈的舞蹈節奏相對照,是全曲最大的特色。
(4)安達盧西亞舞曲(Andaluza),是四首中最著名的一首,非常快的快板。作曲家提示要用“非常節奏化並配合粗獷的感情”來演奏,以模仿粗獷的吉他彈奏效果,展現安達盧西亞的熱情與活力。
第二主題是速度慢一半的“深沉之歌”⑥,法雅以弗裏吉亞調式展開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調式,且不時出現吉他伴奏的效果。
2.《貝蒂卡幻想曲》
又名《安達盧西亞幻想曲》,1919年完成,是法雅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獨奏作品,題獻給安東·魯賓斯坦。
這是一首充分發揮鋼琴技巧的“深沉的歌”,技巧艱深,和聲獨特。全曲充斥著粗魯的音響、不和諧的音程。作曲家借以尖銳的對比來展現徹頭徹尾的安達盧西亞精神。
該作品的精妙之處在於多處模仿西班牙吉他的演奏手法,成為法雅最具西班牙風情的作品之一:
(1)“Punteado(手指連續彈撥單音的旋律)與Rasqueado(各指輪流從低音至高音部連續掃弦)。”⑦
左手單音旋律及右手體現Rasqueado效果的十六分音符。
(2)碎音(Acciccatura),表現不協和音粗獷效果的方式。
“每一個和弦都是碎音,除標示“﹥”符號外,還加上poco pesante術語,顯示其強烈的節奏效果。”⑧
(3)快速連續和弦。
左右手輪流快速演奏的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和弦。
(4)四度音程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