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達盧西亞的“深沉之歌”(3 / 3)

左右手均以四度音程和弦模仿西班牙吉他的彈奏。

3.《西班牙花園之夜》

完成於1915年,是作曲家最為扣人心弦的作品之一。在這首作品的創作中,法雅嚐試將視覺和文學符號轉化為音樂的語言,以此傳遞給年輕人的憂愁夜思,體驗過去種種和未來可能的不同。樂曲主題基於西班牙民間音樂,表現該國特有樂器的效果(表現於節奏、調式、裝飾音型等方麵),作者認為此曲是一些“交響印象”,音樂特性除喜慶以外,也包含憂鬱和神秘。但並非刻意模仿德彪西,而是一種西班牙式印象音樂的呼應。

第一樂章“在海奈拉裏菲宮花園”(En el Generalife),升c小調,6/8拍,神秘而平靜的小快板。樂曲先模仿吉他演奏,接著由長笛和弦樂展開第一主題,鋼琴反複第一主題後,在樂隊支撐下,小號將樂曲推向高潮。在樂章的結尾,法國號以輕柔的弱音再現第一主題,音樂在寧靜而憂鬱的氣氛中結束。

第二樂章“遙遠的舞蹈”(Danza Lejana),d小調,3/4拍,適度的快板。樂曲開始,低音弦樂器以吉普賽節日舞蹈的撥奏和中提琴的顫音,構成熱烈的背景,接著長笛和英國管吹出具有阿拉伯風味的第一主題舞蹈旋律,單簧管、雙簧管以及隨後的鋼琴再反複接奏。第二主題是另一個節奏強烈的舞蹈旋律,先由長笛和弦樂器帶領,再發展成樂團總奏和獨奏鋼琴的表現。隨後上述兩個舞蹈性主題相互交錯進行,形成更熱烈的舞蹈場麵。當熱鬧場麵逐漸平靜,小提琴在高音區奏出第一主題,而獨奏鋼琴引出樂團總奏的動機,這也就是“遙遠的舞蹈”的主旨所在。

第三樂章“科多巴的群山花園”(En Los Jardines De La Sierra De Cordoba),d小調,3/4拍,活潑的。樂曲的結構主要由兩首舞曲所發展而成,第一首舞曲以延續不斷的狂野節奏進行,在反複的過程中,分別加上獨奏鋼琴和法國號的頓音,使色彩更加華麗耀目,代表極盛時期的科多巴光輝;隨後鋼琴奏出另一首優雅舞曲的旋律,經各種樂器的加入和轉換節奏,最後由絢爛歸於寧靜之中結束。“就像曾經風華絕代的莎哈拉皇城,如今已逐漸埋沒在荒煙漫草之間。”

注釋:

①R.克賴頓.法利亞[M].曉秋,譯.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

②安達盧西亞(Andaluza)位於西班牙南部,因聚居大量阿拉伯、吉普賽等外族而形成獨特的音樂文化風格.

③宋娟.法雅舞劇音樂《三角帽》管弦樂創作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0.

④The World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Falla,Manuel de,Prentice-Hall Inc,1968:259.

⑤朱雅芬.西班牙鋼琴音樂的黃金時期[J].鋼琴藝術,2004(10).

⑥“深沉之歌”(canto hondo)又稱“深沉的歌”,是一種源於古代西班牙的歌曲,發展過程中深受東方音樂影響,曲調深情、傷感,19世紀後半葉常常被吉普賽人所使用。

⑦朱象泰.法雅鋼琴音樂與西班牙吉他音樂的關係[Z].

⑧呂瑤.西班牙鋼琴音樂的民族特性[D].東北師範大學,2007.

作者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