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樂意 精藝相隨
學術論壇
作者:胡楠
【內容摘要】杜鳴心是我國偉大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他的音樂作品具有濃鬱的中國特色,具有時代性和突出的個人風格。他的寫作風格表現出將西方作曲技術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融合,在《水草舞》這個作品中,各種音樂特點是作曲家智慧的展現。文章通過《水草舞》的分析,揭示作曲家在將西方音樂技術與中國傳統音樂結合方麵的偉大貢獻。
【關鍵詞】杜鳴心《水草舞》旋律形態音樂素描
《水草舞》是杜鳴心眾多知名作品中的一首鋼琴曲。這首鋼琴曲也一直是筆者非常喜歡的,筆者被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所產生出來的藝術效果深深感動,作者通過各種手段把所描寫的水草形象刻畫得細致入微。他的作品深深地植根於民族,同時又將西方的創作技法與之融和。在這個作品中,作者就深刻地表現了這一特點。這裏,筆者從幾個方麵對作品做以分析,使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作曲家深厚的藝術技藝與內涵。
一、旋律形態方麵
《水草舞》中旋律形態的特點呈現出一種與繪畫的直接聯係,如表現月光、湖水等作品相似的表現手法,更直觀的旋律形態方麵的表現形式。這是在用音樂表現內容的同時,結合旋律呈現的形態畫麵效果共同實現內容的表達。作者在這裏刻畫水草音樂形象的同時,以更直觀的音樂旋律形態形式為我們呈現了外在的水草舞動的形象。
這裏的音樂具有各種交錯有序的節奏,左右手旋律與伴奏織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了立體的音樂形象。右手伴奏旋律與左手旋律的結合,瞬間描繪有如水草晃動的形象,富有動感。實心音符所呈現的是高音聲部與低音聲部的旋律,中間的空心音是內聲部。高音部與低音部的旋律形成了起伏跌宕、錯落有致的形態,有如水草浮動的畫麵效果。
二、聲部方麵
很多作曲家的作品經常以描寫難以琢磨的事物,如描繪水、月光、樹葉等自然景物為內容。杜鳴心立意水草形象,雅致情趣深厚,因此,在聲部上立體的寫作方式也是《水草舞》創作中的一個特點。
這個作品中,聲部之間的關係是作者在創作時精心設計的。在樂曲的開始處,8小節的引子和弦不斷變化,造成了一種縹緲的意境,使音樂從一開始就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並且,內聲部不斷下行,形成了這一引子部分的特點。
在聲部方麵更突出的特點在於,整個A段外聲部的重音以強調B大調的和弦音為基礎,主要是突出B大調的主和弦音。
這裏,實心音是A段外聲部的突出音,其他空心音為非突出性的旋律音及和弦音。突出的實心音全部為B大調的主和弦音。這個聲部特點與引子聲部及調式的不斷變化形成對比。引子外聲部音樂之間的變化瞬間變得突出,從聽覺上就能使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外聲部的突出特點造成引子與A段在內容上的對比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