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教學中的發音問題
學術論壇
作者:王淼
【內容摘要】近年來,大提琴在國內逐漸被人們認知與喜愛,其以圓潤深情的聲音,感動了諸多大提琴愛好者。國內學習大提琴的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作為大提琴教育者需要深思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良好的演奏技能、正確科學的演奏法,最大程度地輔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大提琴夢想。
【關鍵詞】大提琴發音的認識聲學原理科學演奏法
一、教師對發音的正確認識
作為年輕的大提琴教育者,我們肩負著沉重的責任。很多人認為器樂的教學是抽象的,的確,大提琴教師傳授的知識與其他學科不同,不僅要通過語言描述,還要通過正確的實際演奏來示範,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講解與示範缺一不可。
二、大提琴發音與聲學原理的關係
大提琴的發音是琴弦通過外力作用後,發生振動而產生的,施力物體為琴弓,通過弓毛和琴弦的摩擦將琴弦啟動。根據物理學原理中的計算方式,作用力越大,琴弦振幅越大,聲音越大,反之越小。在聲學中,振動物體大小不同,物體的傳聲快慢也不同。當了解到更多的科學發音原理後,再與之相結合研究適應自然科學的發音演奏法,才能將大提琴純正而悠揚的音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大提琴發音與科學的演奏法之間的關係
(一)右手技巧影響發音的元素
1.合理運用作用力演奏音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右手作用琴弦力的大小決定大提琴發音的品質。以下這段譜例是選自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中第一樂章的片段(譜例1)。在第一樂章的第一樂句中,帶有重音記號的兩個音,即第一小節的E和第二小節的F,根據作品風格的要求作曲家需要演奏者強奏,演奏者需要將其音頭的發音力度、運弓的速度等發音要素進行合理的力度配比。在演奏強奏音頭時,發音需要有一定的爆發力。此處樂句將首尾兩個重音與其他的音做對比,不但強調了樂句的起伏,而且展現出作曲家所要表達的內容。
譜例1:
2.弓子在“色板”上演奏的位置對發音的影響
大提琴中的“色板”,即大提琴發音的調色板,琴弓在不同的位置演奏,發音是不同的,在這段大致十幾厘米的弦長中,每個點都有其相應的發音色彩,在靠近指板的位置發音比較弱,在靠近琴碼的位置發音比較強。琴弓靠近指板發音時,作用力較小,發音較弱,一般適用於弱奏或者悲痛憂傷色彩的樂段,從調性來講,一般小調式的主題片段,色彩暗淡適於用指板附近的位置演奏(譜例2)。該譜例選自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片段,此處的引子部分色彩暗淡,有引出小調主題之作用,因此,該片段的發音需要靠近指板演奏出朦朧、富於想象力的音色;此處的演奏由弱漸強再漸弱,即琴弓在色板上的運行軌跡要先靠近指板演奏(弱奏),隨著旋律走向的漸強,琴弓也逐漸靠近琴碼,之後再回到指板附近。
譜例2:
3.弓速對發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