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校中如何建立一支優秀的銅管樂團
學術論壇
作者:嚴成努
【內容摘要】目前,在我國很多大城市的中小學校中,建立了各種規模不等的銅管樂團,但是由於在組建、管理和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致使學校始終不能達到組建一支優秀的銅管樂團的願望。不僅如此,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還會困擾學校音樂藝術教育的發展,有時甚至還會造成學校、學生和家長在人力和物力上的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文章旨在如何更有效地組建樂團和教學方法方麵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僅供已經或者將要組建銅管樂團的學校作為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校銅管樂組建教學
由於銅管樂合奏具有剛柔並舉的音樂表演形式和極富表現力的音響效果而深受廣大聽眾所喜愛。尤其是對於中小學校而言,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學生通過吹奏銅管樂來了解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建立銅管樂團也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中小學生學習銅管樂吹奏相比學習其他弦樂類樂器的成熟期要快得多,然而所花的時間卻相對要少得多。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通常用一年時間的培訓,優秀的學生就能掌握三級或四級的考級吹奏要求。並且,學生隻要通過一年的努力就能勝任吹奏很多合奏樂曲。如果經過三年時間訓練的話,就可以演奏較高水準的銅管樂重奏和合奏作品,就個人的吹奏能力而言,則可以達到六級至八級水準。當然,這必須是在每天練習一個半小時的前提下。銅管樂合奏的表演形式不僅在舞台上能振奮人心,而且還可以用行進的表演形式來將音樂藝術展示得多姿多彩。
一、影響組建銅管樂團質量的幾種因素
1.音樂藝術教育的價值觀因素
從我國有史以來對音樂藝術教育的投入狀況來講,目前在中小學校中開展的音樂藝術教育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尤其在我國的發達城市中,有很多中小學校除了建立有傳統的民樂隊以外,還建立了銅管樂團。因此,對學校和家長而言,他們無論在經濟上的投資還是精神上的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而銅管樂團在我國中小學的興起,不僅培養了很多銅管樂愛好者,同時也培養出了很多銅管樂吹奏人才,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具有一定演奏水準的銅管樂隊,這確實也為我國銅管樂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校中整體的銅管樂發展水平相比國外發達國家的中小學校中的銅管樂團,從樂團的數量規模和演奏技術水平及管理能力方麵而言,都還相距甚遠。而造成落後的原因除了銅管樂發展曆史短造成的吹奏方法上的錯誤以外,主要還是由於國人對音樂藝術教育存在偏見的價值觀引起的。因此,在有些中小學校中,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銅管樂團,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在組織及教學管理上實施必要的行政監督製度,造成了銅管樂團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甚至整批的銅管樂器成為一堆廢銅爛鐵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無外乎來自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這與我國國民對音樂藝術教育意義的單一觀點和認知度水平低下所形成的理念密不可分。比如:我國的教育製度並未把音樂藝術教育與語、數、外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這是因為在很多學校的領導和家長們的心目中,自古就有“唯有讀書高,萬般皆下品”的觀念,所以他們認為語數外教育才是人生道路所必備的上品教育。而音樂藝術雖然不能說是一種下品教育,而至少是學校和家長們所奢望的裝飾品,因此也願意為此付出昂貴的經濟代價。所以,有些學校看似建有銅管樂團,但實際上隻是作為學校評估時的一種擺設和積分點。然而在實際組織管理和教學管理的運作質量上,校方對其重視的程度或支持的力度就不會像對待語數外教育那樣去全力以赴。同樣,在有些家長的心目中,音樂藝術和文化知識這兩種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吹奏銅管樂器隻是為了接受所謂的“藝術熏陶”,隻是興趣愛好,而學習語數外才是正經事!因此,他們對待子女參與音樂藝術教育的態度就表現為:如果一切都是免費的那就不妨去“熏陶熏陶”,其實就是去體驗一下,而一旦還要付費的話,那就會考慮孩子學習一樣樂器所付出的經濟代價是否能成為一種謀生手段,或能否在今後的考學中作為“敲門磚”。因此,覺得有價值的家長會努力去支持孩子參與學校的銅管樂團學習,而覺得沒價值的家長就會選擇放棄,有些家長則是迫於學校或老師的麵子而來掏錢參加訓練,剩下的就是一種不得已的敷衍,甚至還會產生怨氣。為此,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和學校也為了避免家長舉報學校“亂收費”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居然采用免費進行課外音樂藝術團隊的教育培訓。但奇怪的是,我國的教育製度為什麼不理直氣壯地把音樂藝術教育的樂隊課放在課內進行呢?然而,對於那些得到天上掉下“餡餅”的家長們和學生們,領情的又有幾個呢?事實上我們能看到的拿著國家或學校免費提供的樂器的學生們,愛護樂器、感恩和努力學習的又有多少呢?
發達國家的家長們對待學校進行的音樂藝術教育的觀點和態度與我國完全不同。在他們的觀念中,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參加各種音樂藝術班學習要自己另外付學費和買樂器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他們覺得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同樣也是教會孩子掌握在今後人生道路上能生存的知識和能力。所以,家長們對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同樣是持感恩的心和全力以赴支持的態度。由於發達國家的教育製度和教育理念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挖掘發現學生的各種天賦特長進行培養發展。因此,音樂、繪畫、體育課在中小學校的地位也不會被視作“小三門”。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發達國家更容易出人才的原因。而我國由於教育製度的不完善,以及教育觀點的單一所形成的落後的教學理念,不僅導致了學校及家長甚至整個社會對音樂藝術教育的觀點產生了偏差,而且直接影響到在中小學校組建和訓練銅管樂團的質量。比如:在樂團建設中,由於校方不重視就會對學生缺乏組織管理而導致沒有按計劃實施定點、定時、定量地進行練習;在輔導教學中,就會缺乏對教師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的管理,而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不著邊際的無用功和無果的徒勞練習之中;學校由於不了解對樂團教學的實際水平,在教學的內容選擇上缺乏與專業輔導教師的溝通,就會發生急功近利地一味追求高水平的表演而使學生處於一種超負荷、超演奏能力的痛苦練習和表演之中,繼而也會使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望而生畏的心理;校方在教學計劃上,由於沒有製定一些明確的進程規定和缺乏與專業輔導教師的協商,因而使整個樂團教學進度和表演能力的提升始終處於停滯不前或茫然之中。而且,這種現象至今在很多學校中還在繼續不斷地發生和進行著。
2.管理機製的優劣因素
要想建立一支優秀的銅管樂團,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優秀的管理機構,同時還必須擁有具備相關工作能力的優秀管理人員。因為管理人員的優秀與否,決定著今後所有樂團各個部門運行的質量。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管理才能出效益。為什麼有些學校的銅管樂團組建得很成功,具有較高的演奏水平,而有一些學校的銅管樂團卻屢建屢敗呢?其實,優秀的銅管樂團必定有一個優秀的管理機構。而失敗的銅管樂團是因為有一個失敗的管理機構造成的。有些學校甚至沒有為組建銅管樂團配置專門的管理機構,而是由一兩個教師兼管的。所以,有些學校的銅管樂團會處於一種看似有人管,而其實誰都不負責的局麵。比如:要上課了,琴房鑰匙不知在誰的手裏;要排練了,場地卻還未落實好或被臨時另作安排,甚至連上課或排練用的樂譜都未整理、複印、發放到位。在教學上,學生吹奏的有些樂曲的困難片段問題因小課老師沒有預先輔導解決,從而影響了樂隊整體排練的進程,這是令任何一個指揮都無法接受的現實和惱火的根源。
要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在樂團管理中就應該分事務管理和教學管理兩大部分。
事務管理部門,對內負責確保樂團的教學設備、練習場地、排練場地及設備使用時間的正常和安全,以及負責教學人員按時到位,保證教學正常進行。對外負責招生、聯係與家長溝通、落實教學演出單位、場地及音響燈光舞美工作、洽談承接演出項目、製定演出時間。
教學管理部門應該負責製定教學方案和內容,實施教學計劃、定時監察教學質量、了解教學狀況、溝通教學關係、調解教學矛盾、保證教學質量,定期實施教學考核評估、定期召開家長會彙報教學成果,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保證演出的場次,爭取演出的機會是提升演員和樂團素質的必要手段,而保證輔導教師平時的教學課時和學生的個人練習時間量是演出質量的根本保證。所以,如果教師的教學工作出現了質量問題,一定是管理機構的工作出現了問題。
3.家長支持的力度因素
通常,家長對音樂藝術教育的認知度首先來自於自己的子女接受音樂藝術教育的經驗和結果。然而,這種家長對子女接受音樂藝術教育的觀點和言行,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對待音樂藝術教育的社會潮流。家長如果能認識和感覺到,學校讓其子女參加學校建立的銅管樂團進行培養學習的實際效果,對他們的子女在今後人生道路上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的話,那麼他們就自然會給予相應的配合和支持。這種理解與支持就會形成一種支持音樂藝術教育的社會潮流,而這種潮流又自然形成了人們對待音樂藝術教育的觀念。所以,這種觀念的形成既能反映出學校的一係列組織、管理和教學工作的正確與否,同時也是學校音樂藝術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反映。因此,隻要學校的領導管理工作正確無誤並落實到位,學生通過培訓確實能學習掌握演奏技能的話,家長無疑就會支持子女踴躍參加。至於參加學習銅管樂吹奏牽涉到相關的一些諸如購買樂器的費用和培訓費的付出也都不會成為問題。相反,如果學校由於管理不嚴謹、教師不負責任致使學生不想練習,而導致家長付出的錢打了水漂,那麼必將引起家長對學校建立銅管樂團產生厭惡感甚至引發社會矛盾和產生社會負麵影響。
因此,作為教育單位必須認識到,教學關係類似醫患關係,這種關係隻要相處得當,那就會給雙方形成受信任和尊敬的關係。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相互責怪詆毀和打擊,甚至產生敵對關係。筆者認為,在教學關係中如果產生了問題,學校和教師一定是第一責任人,而家長對藝術教育認知程度和音樂文化知識的提高隻能有待於音樂藝術教育的質量提高。因此,要建立一支優秀的銅管樂團,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必須在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達成教學共識,就要認識到開展音樂藝術教育不僅是學校、輔導教師單方麵的目的和意願,同時也應該是家長為子女普及、提高學校音樂藝術教育層次,培養子女掌握藝術才能,提高整個社會文明層次應有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對於學校而言,通過建立樂團能提升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品位。對家長而言,通過對子女的音樂藝術教育,也能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藝術修養,而學生則經過音樂藝術的教育能多掌握一門音樂技能知識甚至發現了一種天賦,其參加樂團不僅能學到更多的音樂藝術知識和掌握音樂表演的技能來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內容,並且又能使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中用練習樂器來調節體力及精力的分配。事實上,練習樂器並不是給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上雪上加霜,而是起到消除學生學習疲勞、調整身心健康極其有效的潤滑劑的作用。對於富有藝術天賦的學生而言,可能就是在選擇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雪裏送炭。所以,建團的宗旨,既應該包含學校打造藝術教育品牌的質量和奮鬥的目標,同時也包含學生家長理解、支持、希望的目的。因此,建團的宗旨必定是符合學校和家長利益的行動指南。
二、影響銅管樂教學質量的幾種因素
1.教師的教學能力因素
目前,由於在大多數中小學校中,很少有能全方位承擔指導各種銅管樂器的教師。因此,學校在組建銅管樂團時,就不得不從社會上聘請一些相關樂器種類的輔導教師。但是由於學校相關人員在管理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方麵缺乏經驗和能力,無法對校外聘用教師資格及能力進行測試,因此也讓很多沒有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的人員充當了專業輔導教師。其中,有些輔導教師雖然自己有一定的吹奏能力,然而對於銅管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發聲方法卻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校方還經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以為聘請專業演奏樂團的演奏人員當教師一定沒有問題,但是經過多年實際考察發現,有些專業樂團的演職人員的教學能力不盡如人意。當然,有不少演奏家或者教育家能教演並舉,但是對一般的演奏者而言,必須對教育經過長期的研究實踐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因為演奏和教育這兩者之間畢竟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有些專業音樂學院或表演團體的演奏人員雖然具備有一定的演奏技能,但是對於如何針對教育對象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實施教學方法,在教學能力上就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這是因為,專業演奏人員的能力是在於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而教師的能力則是能根據學生自身的各種因素特點教會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因此,教師自己不但要掌握專業的演奏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使被教者掌握演奏技能的方法。這就是很多學校為什麼聘請了專業演奏員和音樂學院學生執教,然而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原因。
2.教師對音色審美觀因素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有很多銅管樂教師對銅管樂音色概念的問題持錯誤的觀點。尤其是一些年齡偏大的教師,由於受“文革”時期音樂審美觀的影響,總愛把銅管樂聲音演奏得過於刺耳、炸裂。他們總是以當年樣板戲中吹奏出撕心裂肺的銅管樂音色為美,並在教學中繼續實施這種銅管樂音色審美標準。那麼銅管樂的音色審美標準是什麼呢?筆者認為,任何聲音的審美標準應該是:“隻要與所要表現的音樂內容相匹配的聲音就是美”。因此,除了革命性或爵士音樂作品中會用到銅管樂撕心裂肺的音色外,在交響樂和古典音樂作品中幾乎很少使用銅管樂炸裂的音色。所以,銅管樂吹奏者要學會隨著所要表演音樂作品的內容要求而改變音色。那些曾經在樣板戲團裏的佼佼者,由於其演奏出的銅管器音色達不到或不符合典雅音樂的吹奏要求而被撤換的原因就在於此。其實他們的演奏技能並不差,隻是時代要求不同了。
當然,也有很多指導教師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吹奏方法本身就有錯誤,把這種錯誤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後也會使學生吹奏出的音色不是撕心裂肺,就是渾濁不清,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還有一些學生的吹奏問題則是在當初建團時,挑選學生嘴形的教師對他們的嘴唇條件是否符合吹奏要求不明確所造成的。因為有些被指定的學生,他們的嘴唇條件是根本無法適應學習吹奏銅管樂器的。有些則是由於為了湊滿聲部人數而被指定學習吹奏某個樂器而釀成的錯誤。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學校的銅管樂隊雖然組建多年,但是個人的吹奏能力怎麼也無法提高,整個銅管樂隊幾年下來都一直無法吹奏幾首像樣的音樂作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