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詞教學的新課題(2 / 3)

演員在大劇場表演時,麵對的是上千名觀眾,離表演區最近的觀眾席也有一定的距離。而在小劇場,演員麵對的觀眾僅是大劇場的十分之一,第一排觀眾離演員甚至隻有一步之遙。如此懸殊的差距,要求演員在小劇場話劇表演語言表現中,對於聲音的控製尺度一定是不同於大劇場的。在保證聲音的音質和大劇場一樣悅耳動聽的同時,在聲音的音量、音高、音長等方麵都會呈現出自己獨有的藝術特征。

1.恰到好處的音量

對於小劇場話劇表演中的音量控製,大家普遍認為一定是比在大劇場裏小的。這樣說沒錯,相對於大劇場話劇表演,小劇場話劇表演中音量的控製一定是小於大劇場的。因為空間小了,觀眾少了,觀演距離近了,聲音的音量自然就會縮小。但是,小也要有一個“度”。

看過小劇場話劇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在觀看某一場小劇場話劇時,演員的聲音讓我們聽起來很費勁,甚至幹脆聽不見。其實,這正是因為演員太想追求小劇場話劇表演中語言狀態的生活和自然,以至於在音量的控製上沒有把握好尺度,忽略了觀眾基本感知需要的表現。

所以,在小劇場話劇表演中,聲音音量的控製尺度絕不是簡單的小,而是要做到“恰到好處”。既不讓觀眾在小劇場有限的空間裏覺得太吵,引起不舒服、抗拒甚至反感的感覺,也不能讓觀眾很費勁聽,才能勉強聽見,而產生疲勞或不想聽的感受。對於小劇場這個更適合演出心理劇的劇場空間,更注重與觀眾心靈深處進行交流的劇場特征來說,保證觀眾聽覺感知上的舒適度,無疑是與觀眾心靈溝通的首要條件。

小劇場話劇表演中聲音音量“恰到好處”的這個度,絕不是說出來這麼簡單。演員需要經過反複的帶觀眾彩排和演出,如同某種可以測試聲音的儀器,可以精確地感知到觀眾聽覺感知的舒適度,迅速而敏銳地調整自己在音量控製上與觀眾感知的差距,最終找到自己在小劇場空間中既滿足觀眾的聽覺需要,又符合觀眾聽覺舒適度需要的“恰當好處”的音量。

2.鬆弛、自然的共鳴

在大劇場話劇表演中,“舞台發聲經常要求高位置,要充分發揮共鳴腔的作用,為的是擴大聲音的響度和亮度,增強語言和聲音的穿透力。”⑥使聲音可以達遠、響亮,滿足上千觀眾的聽覺需要。所謂高位置,就是指共鳴位置更偏向頭腔共鳴。

然而在空間小、觀演距離近的小劇場裏,演員的聲音不用像大劇場裏那樣達遠了,所以演員就沒有必要再像在大劇場裏那樣刻意尋找頭腔共鳴的高位置說話。在小劇場話劇表演中的頭腔共鳴要力求達到圓潤、悅耳,而不是響亮、達遠。

在大劇場話劇表演中,演員“為了使言語聲能更好地發送出去,就不得不盡量使口腔開得大些”。⑦誇張口腔動作,擴大元音共鳴,使聲音更加響亮、達遠。但如果我們在近距離觀看,就會覺得演員的嘴部動作比生活中說話要放大很多,也就很容易產生失真和刻意的感覺。所以在小劇場話劇表演中,我們也不能為了擴大口腔共鳴過分地放大口腔動作,而是要保證口腔外部動作的鬆弛、自然。

在大劇場演出中,如果演員運用胸腔共鳴說台詞,都會有意地加強氣息的力度並配以其他共鳴的輔助,把胸腔共鳴送出去,以達到達遠的效果,盡量避免因聲音悶著出不去,而造成的音包字現象。而在小劇場裏,因為空間小,演員不用像在大劇場那樣刻意地把胸腔共鳴送出去,胸腔共鳴自身的聲音就足以滿足全部觀眾的聽覺需要。而且渾厚的胸腔共鳴也增加了聲音的圓潤度和舒適度,讓演員的聲音聽起來更悅耳。

此外,如果演員還像在大劇場那樣使勁、刻意地運用共鳴腔來改變自己的音色,塑造鮮明的角色聲音造型,那樣很容易就給近距離的小劇場觀眾以太刻意、太造作的失真感覺。所以近距離下的聲音造型,一定要在共鳴腔的運用上更鬆弛、更自然。

3.與生活語言相近的音長

音長就是指聲音的長短。“聲音是由物體受迫振動而產生的。它的傳播是通過介質以波的形式來完成的。”⑧所以在大劇場話劇表演中,演員為了使劇場最後一排的觀眾也能清楚地聽見自己的台詞,必須適當延長聲音的音長,使聲波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空氣這個介質送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裏去。“在一定的限度內,一個聲音在加大它的時程時,即增加其時間的長度,這個聲音會變得更響和更易被察覺。”⑨因此,大劇場話劇表演中聲音的音長基本都要長於生活語言的音長。這也是舞台語言不同於生活語言的表現之一。

而在小劇場裏,即使是最後一排的觀眾可能也要比大劇場第一排的觀眾離表演區近,聲波的傳送距離被大大地縮短了。所以,演員不需要再像大劇場話劇表演中那麼刻意拉長音長,就能夠滿足小劇場觀眾的聽覺需要。因此小劇場話劇表演中,聲音的音長通常短於大劇場話劇表演中聲音的音長,更逼真於生活語言的音長。試想,如果在小劇場話劇表演中我們還用大劇場話劇表演中同樣的音長說話,一定會讓觀眾覺得很奇怪,給觀眾不生活化、不自然、拖腔拿調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在觀看小劇場話劇時,感覺到演員在朗誦台詞的原因之一。

三、吐字的控製尺度

“一個演員,無論他按照什麼創作方法,無論他怎樣處理角色,職業上起碼的職責都是把劇作者的台詞完整無缺地傳達給觀眾。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發音純正、吐詞清楚。”⑩因此,不管是在大劇場還是小劇場,吐字清楚、規範、準確一定是演員語言表現的基本原則之一。

然而在演員實際的運用中,由於劇場空間大小和觀眾人數的不同,在吐字的控製尺度上也要隨之變化,在吐字技巧的運用上要靈活調整。如果毫不改變地把在大劇場中的吐字控製運用於小劇場,勢必會給觀眾不自然、不真實的語言感覺。因此在小劇場的吐字控製上必須把握好能夠滿足小劇場觀眾感知的“度”,這個“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