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模式研究
學術論壇
作者:薛瑰一
【內容摘要】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的研究,已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文章結合目前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現狀,以服裝表演專業幾種典型教育模式分析入手,剖析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探索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服裝表演教育模式研究實踐
全球服裝與時尚傳媒界正在飛速發展,模特領域的個性化、流行周期以及行業適應性需求越來越高,服裝表演教育這塊嶄新陣地隨之應運而生。新形勢下,培養具有一定藝術審美修養、服裝專業理論與技能、係統的服裝表演訓練和實踐的新型服裝表演人才是模特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高等院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現狀
高等院校服裝表演教育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已初具規模,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服裝表演人才,有的甚至成為國際一線名模,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大學傳統的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形成相互製約的局麵,目前,服裝表演專業是一種“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由於我國大學本科教育長期實施一種單一而狹窄的專業教育模式,例如課程設置較單一,係統性不夠嚴密;專業教學缺乏銜接和溝通,課程特色不夠突出;服裝表演學生實踐與教學時間的衝突問題等,因此,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高校所要麵臨的問題。而服裝表演專業是依托於這個大背景之下的專業教育,必然也沿用這種固有的模式,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出弊端,影響了服裝表演專業的發展。
二、服裝表演專業幾種典型教育模式
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服裝表演專業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與國外的模特選拔製度不同的。表演專業必然依托於高等院校,但國內的服裝表演專業成立隻有短短的數十年,在專業教育模式上尚未形成成熟體係,各個院校都是根據自己的特色來進行摸索式的教學和研究,例如北京服裝學院、東華大學、湖北美術學院、武漢紡織大學等,每個院校都有自己的專業教育模式,並在此領域中取得了一些較為突出的成績。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表演專業教育提出在培養中應“厚基礎,寬能力”,高校培養人才應使學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正視該專業學生就業的多元化;高校、模特經紀公司、學生之間密不可分,力求讓學生利益最大化;專業建設方麵主張讓學生走出去,開拓視野。因此,根據這一思想,北京服裝學院建立了模特經紀公司,並創立自己的北服時裝周,給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實踐機會,做到了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外,讓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事實證明這一經驗是成功的,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再如,東華大學在課程設置上和教學內容上進行實質性的改革,提出了模塊式課程結構,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的實踐環節,形成了院校獨特的培養模式。另外,湖北美術學院是我國較早將服裝表演專業本科化的院校之一,在服裝表演專業的教育和模特人才培養上形成了一套教育模式,其突出特點是:狠抓精英教育,重點培養條件比較出色、可塑性強的模特人才,大膽將其成功地推向世界舞台,以點帶麵,促進其服裝表演專業的教學質量,提高學院的專業知名度,在招生方麵吸引更多的優秀模特人才。武漢紡織大學是全國最早創辦此專業的五所院校之一,在服裝表演教學中突出以比賽促進教學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的模特大賽,在比賽中提高學生的實戰經驗,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