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表演專業校團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學術論壇
作者:潘世明 何榮任
【內容摘要】文章以廣西藝術學校與多個雜技劇團開展校團一體化合作辦學為例,分析藝術院校在構建校團一體化合作辦學中學校與劇團的關係,並根據實踐工作經驗提出實施校團一體化的措施和工作方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雜技表演專業校團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雜技表演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專業。一方麵,本專業職業崗位麵向隻有單一的雜技演員,即畢業生隻能到雜技劇團就業;另一方麵,雜技表演專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性,更要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技術性、技巧性,是藝術與技術混合的職業技能。這些特性決定了雜技表演專業必須走一條與其他藝術專業不同的道路,學校和劇團緊密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培養人才。
廣西藝術學校雜技表演專業有20多年曆史,在大力促進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通過學習消化校企一體化辦學理念,自覺地深入探索學校與劇團合作辦學的可行性模式。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在校團合作培養人才方麵積累了一定經驗,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成果,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雜技表演專業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實踐證明,雜技表演專業是藝術教育中最適合開展校團一體化辦學的專業之一。
一、辦學模式的比較
(一)原有辦學模式的弊端
我國中等教育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教育部統一製定,各學校原則上按照教育部的指導性教學計劃,結合各校實際情況而實施。各學校雖然也製定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學計劃,畢業生也基本上能就業,但是,這並不是最理想的人才培養模式。就雜技表演專業而言,學校與劇團之間的關係是在行業主管部門統一領導下的協同關係,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下撥人事指標給劇團,同時下撥人才培養任務給學校,學校再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招生指標。學校和劇團是在同一任務下執行兩個不同命令、步驟不一致的協作單位,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人才供給的上下遊不同環節上的連接關係。處於這種關係中的學校和劇團,並未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取得一致意見,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人才標準等各方麵都存在著差異,即學校培養的畢業生不是劇團想要的人才,劇團想要的人才學校又培養不出來。學校和劇團雙方對此都很無奈。
在劇團演出逐步走向市場,對人才需求多樣化、自主化的當今,藝術教育亟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套符合演出市場需要、符合劇團需求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團一體化概念的提出
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來自於校企一體化辦學。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中,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先後出現了“半工半讀”“校辦工廠”“聯合辦班”“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工學結合”“校企一體”等多種教育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理論逐步得到確立,並在各職業院校開始試行。校企一體化辦學指學校和企業兩個獨立的組織,為了提高各自的競爭力,在人才培養方麵取得一致意向,開展緊密合作,彼此之間分享所有責任、權利、義務、風險及利益,所建立的合作辦學關係,其目的是利用校企雙方各自的優勢實現學校教育理念與企業精神、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需求、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教學方法與企業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技術、實訓場地建設與企業生產車間等方麵的零距離結合,從而完善和優化人才培養的機製與條件,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藝術院校的主要職能是為專業劇團培養高、尖、精藝術人才,藝術類專業麵向的職業崗位主要是劇團演員,在劇團轉企、劇團演出市場化之後,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隨之進行大力改革,即應用校企一體化理論,學習其他職業教育實行校企一體化經驗,創建適合藝術院校發展的校團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雜技表演專業在實行校團一體化方麵與其他藝術專業相比,具有更多的可行性條件,廣西藝術學校在雜技表演專業先行試驗的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為藝術類院校實行新的人才培養開展了有效的探索。
二、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的構建
(一)學校和劇團深度合作關係的建立
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是學校和劇團雙方根據各自的需要和意願,就人才培養的規格、規模、方法以及雙方各自的義務和責任,通過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來確定的人才培養方法。這是學校、劇團在行業主管部門主導下緊密聯係的新型契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政府主管部門並不是協議的主體,而是督導、監督的身份,起著要求甲乙雙方嚴格按照協議履行責任和義務的作用。作為甲乙雙方的學校與劇團,通過協議的條款,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義務,從而達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是一種非常穩固、可靠和雙贏的辦學模式。廣西藝術學校從2002年起,雜技表演專業全部實行校團一體化辦學模式,先後與自治區內外6個大型雜技專業劇團簽訂了合作辦學合同,共同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雜技專業人才,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學校與劇團簽訂的合作辦學協議是建立藝術人才培養鏈條的紐帶,而實踐操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合作內容,才是構建校團一體化的核心。為此,學校和劇團在所簽訂協議的基礎上,就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甚至教學劇目、實習地點等一係列教學事項,都要通過共同商議做出明確的規定,才能體現校團合作的實質化,不搞形式主義花樣,才能真正培養出貼近人才市場的高素質人才。
(二)雜技表演專業構建校團一體化的兩種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團中校”模式。由劇團根據中長期演出市場的需要製定人才培養規劃,以學校的名義招生,校團合作辦班。在教學中,第一學年至第四學年,公共文化課由學校製定教學計劃,委派教師在晚上或每星期兩天集中上課,其他時間上專業課。專業課由劇團和學校共同製定專業課教學方案,部分教師由劇團委派資深演員擔任,在學校的專業課教室實施教學。第五學年,全體學生在實習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到劇團實訓和實習演出,經過一年的實習,由劇團對畢業生進行考核錄用。從2007年至今,廣西藝術學校先後與廣西雜技團合作開辦了4個班,2012年“廣西雜技團班”的畢業生有43人,劇團錄用42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7%,目前仍有143名在校生。這種模式充分實現了“學”與“工”的零距離,育人目標與用人單位直接對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