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播中的無聲語
學術論壇
作者:楊靜薇 劉軍誼
看是人類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徑,視覺即是“感覺”和“知覺”,“感覺指感覺器官收集有關環境的信息的過程;知覺指大腦選擇、組織和解釋感覺的過程。”①視覺傳播是對視覺信息傳達過程的研究。在視覺傳播中,無聲語言是依靠視覺而不是通過聽覺被感知的。如果說有聲語言是人與人間的對話交流,那麼無聲語言就是人與人間心靈的呼喚。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教授雷·伯威泰爾的研究說明:當人們麵對麵交流時,通常有聲語言(說話)占35﹪,無聲語言(形體)占65﹪。而電視最吸引受眾的便是它的可視性,從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來看,隻有11﹪的信息是通過聽覺獲取的,83﹪是通過視覺獲取的;要精準地表達一個信息,應該是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表情和動作等無聲語言信息。②
在視覺傳播過程中,主持人的服飾、界域、空間、時間語言等,因為是伴隨主持人附著於人體而顯示其意義的。我們說這也是一種人體無聲語言——畫麵語言。人們往往比較注重有聲語言表達信息的發送與傳達,但事實上,無聲語言中,畫麵語言的信息量有時候要比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容更為豐富與複雜。
一、服飾構成的畫麵語言
服飾是主持人的無聲語言,在視覺傳播中,服飾作為主持人整體形象的一部分,它與有聲語言共同構成主持人視覺傳播的基本載體。服飾能夠直接參與視覺形象的塑造,傳達著主持人的思想情操、文化修養、藝術品位與個性,幫助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文化、曆史及美的交流。王傑群在《非語言交際》一書中指出:“衣著時時刻刻都在傳遞信息,泄露著人們內心的秘密。一般來說,不同的穿衣打扮體現著人們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周圍世界的不同態度。”③一個人在穿衣服和打扮自己時,就像在填一張調查表,寫上自己的性別、年齡、民族、宗教信仰、職業、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婚姻狀況,為人是否可靠,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心理狀態等。在主持節目中,從主持人出場到節目結束,服飾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無聲語言,其無聲無息地傳遞著節目的信息。在視覺傳播中,主持人服飾無聲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服裝與演出壞境的和諧;服裝與人的和諧;服裝與文化的和諧;服裝與節目情調的和諧。如,新聞節目是向觀眾傳播國內外事件、強調用事實說話的權威性節目,這就要求主持人的服飾莊重、嚴謹、成熟可信,一般大多選擇西裝。知識、服務類型節目強調主持人就是生活的一員,主持人服飾大多大眾化、生活化,讓觀眾感到親切、和善、平易近人。綜藝類節目以新穎有趣、變換多端的節目內容為主,融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魔術、遊戲等為一體,主持人的服飾從優雅的旗袍、浪漫的長裙、氣派的西裝到時尚、華麗的禮服,在與節目和諧的情況下,可以盡情地一展風采。少兒類節目中,主持人需要讓小朋友喜歡和信賴,所以在服飾上要天真、活潑、可愛。主持人的服飾選擇直接影響觀眾的認知和感覺,同時也傳遞著節目的信息與主持人的個性。比如:吉林電視台《英子說事》節目,主持人身穿帶大襟花衣服,頭梳兩條大辮子,兩腿相交盤坐,一下就將觀眾帶到了東北農村的炕頭上,散發出一種清新、濃鬱、“土味兒”十足的鄉間氣息。再比如: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劉純燕將自己打扮成金龜子形象,頭戴有觸角的帽子,身穿帶有斑點的瓢蟲式服裝,整個造型是一個從童話世界中走出的卡通人物,可愛、有趣,得到小朋友的喜愛。服裝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有機組成部分,主持人可以通過服裝更好地展示不同地域的民族服飾及個性魅力。如《在遠方》節目,主持人走遍祖國各個角落去尋找美食,每到一處都穿著當地的民族服飾,坐在百姓家裏,在製作、品嚐美食的同時,觀眾很直接地感受到了當地的民族特色與民族文化。憑借民族服飾,給參與節目的百姓以親如一家的幸福感,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彰顯了主持人親切和諧的個性。服飾的色彩也是主持人畫麵無聲語言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新春佳節及喜慶日子,主持人多是穿著紅色調的服飾,國家領導人去世、新聞記者遇難等,主持人都是穿著以黑色調為主的服裝。在很多時候,也許主持人並沒有說出“恭喜”或“懷念”之類的詞語,但服裝已先聲奪人地把要說的話表達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