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在研討式美術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2 / 2)

四、美術教師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愛護者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興趣也是美術研討式教學模式中的重要一環。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容易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教學信息,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者和愛護者。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中,需努力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在實踐環節往往是一對一教學指導,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恰當地指出優缺點。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時尤其要慎重,勿以自己的主觀好惡對學生進行評判。美術專業畢竟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更多是張揚個性,而不強調一致性和標準性。教師要以欣賞者的角色來點評學生的作品,注重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表現,注重去肯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當降低或提高評判標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一個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即使有的學生作品差強人意,也不要急於否定,先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再努力找到作品中的可取之處,最後再給予相應的指導。這種方式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著創作的勇氣和自信,要知道很多富有審美個性的學生,其想法往往與眾不同,其作品也會奇怪獨特,正因如此,他們往往也最具有美術的獨創能力。作為美術教師,應冷靜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不限製學生審美個性的發展,不扼殺學生的創造意識。

五、美術教師應是學生專業實踐機會的提供者

實踐教學是美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實踐的過程就是創新思維實現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專業實踐機會,不但能讓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通過各種實踐形式進行應用和反思,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能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是對課堂學習有益的補充,同時還能緩解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現象。

專業實踐通常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個部分,校內實踐可以通過課堂命題,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與企業合作,將項目或者課題引入課堂教學,結合社會實際開展實踐教學;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展覽和比賽,讓學生能了解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所處的位置;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省校級的實踐類課題等。校外實踐包括帶學生參觀考察美術館、博物館、畫廊等機構開拓視野;通過實習基地讓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實踐,親自了解市場、參與社會活動等。遵循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本認知規律,讓學生明白在釋放個性的同時,必須明確市場需求,與社會對接。總之,教師應多給予學生專業實踐的機會,營造一個開放的、有成效的課堂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學生參與,讓學生從藝術的象牙塔中走出去,給學生以良好的謀職需求,最終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從業能力和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發展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研討式美術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明白每個學生其實都有巨大的創造潛能,隻是需要合適的機會和環境才能激發出來。隻要教師能把握好自己在美術教學中的角色,以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師生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采用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法,就能營造出一個充滿創造力和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優秀美術人才。

(注:本文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文件編號:湘教通[2013]223號。)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