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代文化精神與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的關係研究(2 / 2)

第三,塑造了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的形象

大慶市在主要的道路、車站、鐵人廣場、文化藝術中心廣場、時代廣場、紀念館、各企業單位等地,建設了一批反映大慶人建設油田的公共性浮雕壁畫。主要內容包括當時石油會戰的重要場景和人物,如以鬆遼石油勘探、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人拉肩扛、原油外運、五把鐵鍬鬧革命等為特色的公共性浮雕壁畫。既反映了大慶時代風貌,也張揚了大慶人文特色。通過這些公共性浮雕壁畫,反映了大慶建設者的身姿和鐵人精神的力量,既打造了蘊意深刻、內涵豐厚的大慶城市文化名片,又塑造了大慶城市的形象。

第四,公共性浮雕壁畫緊隨時代突出大慶地域特色

大慶享有“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北國溫泉之鄉”的美譽,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可以表達和需要表達的地域特色有很多,這正是大慶這座城市公共性浮雕壁畫未來發展的優勢也是根本所在,既要傳承曆史又要創造未來。所以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既要保持體現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將我們帶入那段讓人難忘的石油大會戰的崢嶸歲月,同時也要發展、創新、吸收全世界優秀的創作理念,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符合時代、符合大慶發展的優秀公共性浮雕壁畫作品。

三、勇於探索是時代賦予浮雕壁畫家的責任

從創作實踐角度說,做什麼樣的浮雕壁畫?怎麼做?是浮雕壁畫家的事。浮雕壁畫家可以任意選擇個人感興趣或擅長的題材而為之,因為從作品的構思立意到構圖、造型、色彩乃至技術語言的完成都需要由浮雕壁畫家個人來承擔。但是一件優秀的浮雕壁畫作品,不光隻是技藝、形式和語言,它是浮雕壁畫家思想理念、道德觀念、個人情感通過形式技藝的外化。浮雕壁畫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同時經由藝術的言說和精湛的技藝去打動他人,進而獲得觀眾的認識、理解和產生共鳴,達到審美認識上的躍升。因此,即便是那些最為傑出的浮雕壁畫家,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擁有最廣大的觀眾知音,而不僅僅是為個人創作。浮雕家的作品不完全屬於個人,更具有社會性和公眾性,浮雕壁畫作品所產生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效應也就具有了公眾性和社會價值。

浮雕壁畫作品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圖譜,不同時代的浮雕壁畫作品折射出不同時代的社會形態和人的精神麵貌,它們無不打上了特定的時代印記,這也是區別不同時代差異的圖像符號。因此,生活在不同時代的浮雕壁畫家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這個時代造像,但不管是什麼題材與形式,都應當具有鮮明的時代文化精神特點。當然,在文化發展和多樣化藝術共榮發展的今天,題材與形式已不是衡量一件作品優劣高下的唯一標準,卻反映了一個浮雕壁畫家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的價值取向。不能說表現了重大題材才是反映了時代文化精神,它同時需要精深的思想和精妙的技藝;反過來,也不能說反映了個人生活環境、個人精神狀態就背離了時代文化精神。但這其中,必須要投射進浮雕壁畫家的理想追求、審美理想和道德價值觀念。浮雕壁畫家的責任除了體現在創作態度、創作成果上,更重要的是勇於探索,這是時代賦予浮雕壁畫家的責任。

總之,公共性浮雕是大慶市形象的一個對外展示的窗口,這會為大慶市的文化藝術探究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對城市的整體形象、市民的人文精神無疑是一個良好的促進和交流,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注重了大慶市民的審美意識,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的文化性、社會性、曆史性、美學意義等所產生的時代與曆史影響,以及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未來的發展,成為了一個對大慶市的社會文化領域有影響、有價值的研究項目。

(注:本文係大慶師範學院校青年基金項目《大慶市公共性浮雕壁畫發展策略研究》,立項編號:10sk16;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項目《黑龍江流域達斡爾族題材繪畫研究》,立項編號:12D016。)

參考文獻:

[1]王萍.論現代壁畫的時代化特征[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7).

[2]劉金文,趙春生.對建設大慶和諧文化的認識與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07(6).

[3]楊恭勝.論當代壁畫的藝術特征[J].美術大觀,2010(1).

作者單位:黨海雁、陳秀煜、高秀豔,大慶師範學院

張曉麗,黑河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