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思維改變了傳統的設計觀念
學術論壇
作者:於雷 羅映名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日益發展,過去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的教育環境,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日益趨向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多元化思維方法及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學生的外部視野。因此,諸多高校呈現出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複合的高度綜合性課程整合,開展了多元化的複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文章試圖揭示在多元化的複合式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法與綜合能力,以及多元化的複合式教學在實際學習中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模式多元化思維複合式教學
在設計製造領域,傳統、單一的設計理念和思維方法已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過去單一的設計理念早已被多元化的思維方法所取代。當今,對於各設計類學校來說,培養學生如何掌握多元化的思維方法迫在眉睫。多元化思維方法的培養應從課程體係入手,如何在課程體係中構成多元化思維方法的學習環節尤為重要。為此諸多高校探求複合式教學模式,試圖通過複合式教學來實現多元化的思維方法與跨學科知識的學習,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單一的局麵,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獲得新的設計思路。
一、對複合式教學的認識
所謂的複合式教學,就是藝術類院校根據專業需求,在學科內與學科外尋找具有共性知識點的課程,打破專業界限、年級界限,在課程間開展混合式、插班式、旁聽式教學,即以共同上課、共同訓練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共同學習中雙方相互了解對方課程的知識點,掌握對方專業的設計規則,學習不同專業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思維方式等。創建專業間對交叉學科知識的滲透與互補環節,同時擴大雙方學生的知識麵,實現一專多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複合式教學屬於多元式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將不同專業學生融合到一起,在學業背景、從業目標、研究方向等不同的條件下共同開展同一內容的學習。通過共同學習,在理論課程環節可以直接了解雙方專業知識,並掌握學科間的交叉知識點對本專業的作用。在實踐環節中,通過不同專業間對設計問題的處理方法,相互學習對方的思維方式,實現藝術類學生從單一思維方式轉向多方位思考方法的學習及工科類學生對審美認識的再提高。以往,大家對設計課題的理解隻是從審美角度考慮問題,盲目地改變結構設計,設計出的作品好看不好用的現象極為普遍。現在,通過複合式教學方法的實踐,擴大了對相關專業知識內容的了解,在設計中能夠結合原始建築方案係統地考慮設計因素,進一步提升了實踐項目的可行性。通過思考方式的轉變,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養成了全麵思考與積極表達的習慣。同時,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得到相應提高。
二、複合式教學對思維方法的培養
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景觀設計課程與建築學專業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複合式學習過程。以往對景觀設計的理解就是片麵美的設計,通過對城市規劃原理內容的了解,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城市規劃原理從城市整體發展的前景角度講述城市構成、城市總體布局、用地規劃、交通係統及城市中各類工程規劃等內容,全麵闡述設計中的思考。因此,在景觀設計中,單一對美的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能結合城市規劃的宏觀角度開展具有文化性、思想性、主題性的景觀設計,將是改變傳統思維模式的最佳突破,真正實現對學生顧全全局、多方位設計理念的培養。
1.多方位思維的思考要素
思維從廣義上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反應過程。狹義上通常指的是心理學意義上的邏輯思維。所謂的思維方法應屬於多種學科領域的知識,既屬於哲學領域又有心理學範疇等。思維的方法很多,有形象思維法、演繹思維法、歸納思維法、聯想思維法、逆向思維法、聚合思維法、發散思維法、目標思維法等。至於在設計領域中如何去應用,這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要掌握科學合理的原則,不能對任何設計都千篇一律地去使用。
多方位思維並不是指思維方法的簡單運用,而是合理運用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的多種思考。對於從事設計活動而言,就是從諸多要素來思考設計方案,產生創意方法的過程。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有調研、分析、定位等環節構成。如何將這些環節條理清晰地安排好,是正確思維方法的體現。通過複合式學習,在此列舉了對博物館空間設計時其思考要素的構成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