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傳統五色觀在視覺設計中的應用(1 / 2)

中國傳統五色觀在視覺設計中的應用

學術論壇

作者:張鬆波

【內容摘要】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念有著非常獨特和成熟的體係。五色作為中國傳統色彩觀念中的基本色不僅具有色彩本身的含義,而且往往同象征、哲學、等級等社會意義密不可分,這也使得傳統的五色觀仍然在現代的中國社會具有非同一般的神奇活力,尤其是在現代的視覺設計中,要使得設計元素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對於傳統五色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從分析傳統五色觀的含義出發,探索現代視覺設計中對傳統五色觀的融合與運用。

【關鍵詞】五色觀視覺設計文化融合

中國是曆史上最早熟練運用色彩原理並且建立完整色彩體係的國家。五色觀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其對於審美的貢獻上,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其就具有象征性、哲學性、社會性的深刻隱喻。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這種獨特而曆史悠久的色彩文化同現代的視覺設計理念不謀而合。色彩是現代視覺設計的重要部分,優秀的視覺設計不僅要求色彩能夠強化視覺感受和提升審美品位,更需要色彩來表達設計情感,傳達設計語言,尤其是對於我國的視覺設計行業來說,要做出能麵向世界的作品就必須走突出民族性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深刻地領悟我國傳統五色觀的精神內涵,將傳統的五色充分融合變化,使其更好地符合現代視覺設計的要求,才能使得傳統的五色煥發出新的活力,也使得我們的視覺設計具有獨樹一幟的鮮明風格。

一、中國傳統五色觀的內涵

五色觀是中國傳統色彩觀念的基礎,中國傳統的五色萌生於更為原始的蠻荒時代,在古老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陰陽五行說誕生的時候,五色觀才算正式成為一種較為係統的色彩觀念。古代五行理論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別代表了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黃。在五行理論中,正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運作不休才誕生了萬事萬物,五色之間相互調和而產生新色彩的現象更被比喻為相生的體現,這也更加使得五行與五色的對應深入人心。此外,據古籍的記載,先民們還將五色同宗教和方位相對應,所謂東帝主青、西帝主白、南帝主赤、北帝主玄,中央則為黃帝,在先民的樸素的宗教思維中,各個方位的天帝們都將五色作為對應,體現出五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社會和宗教的影響。

在五色的使用方麵,古代中國等級鮮明的社會結構使其也具有了森嚴的等級特點,從傳統的儒家思想上來說,仁、義、禮觀念的倡導使得儒家將白、青、黑、赤、黃五色定位為正色,將五色賦予了尊貴的象征意義,同時以各種不同的代表和社會生活中的不同階層,並且提倡嚴格遵守這種等級的規範。

實際上,除了這種社會等級上的象征意義外,傳統的五色色彩本身在傳統的色彩觀念裏也具有非常鮮明的象征特色。青色,在五色的色彩表達中常常代表著生命之色,象征著自然中鬱鬱蔥蔥的生命萬物,因此也常常被用來指代社會底層的黎民百姓。黃色,則是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五行中主土,被認為能調節金、木、水、火的不足,在五方位中又居中,為主宰位,因此黃色在五色中被認為是具有尊貴地位和權力的象征,曆朝曆代都被用作統治階級的皇權象征。紅色則象征吉祥、富貴、興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常常用來表達美好的願望。白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較為矛盾的一種色彩,一方麵它是無生命、無血色的表征,常常用來代表凶兆;另一方麵白色對應五行中的金,象征著純潔、光明。黑色是五色中最為神秘的顏色,古人認為天的顏色為黑,代表著一種像天一樣無法認知的神秘,在五行中也常常被認為能孕育萬物,居於眾色之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