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圖形空間的動態化延伸和交互性發展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圖形的表現有了更多的載體,進而也有了更多的表現空間。圖形在多年以前因電視的普及而有了動態化發展,在如今以計算機網絡為開端的新媒體技術條件下,圖形依托於這些載體也出現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意象表現空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動態化的延伸和交互性的發展。
在品牌形象設計中,新媒體的應用使品牌的傳播不僅僅是在實際的社會空間依托傳統的媒介傳播,而是進入了網絡的虛擬空間進行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傳播。例如標誌作為品牌視覺形象的核心,其動態化的延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標誌設計的創意階段,思維就跳脫出二維的、平麵的空間,進入到多維的、立體的思維空間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最終形成的結果是當在靜態的二維空間中表現時,它是靜止的瞬間,但是當它在網絡、智能手機等屏幕媒介上出現時,標誌出現了運動的多變狀態,具備了動態和時間性的四維空間特征,給予觀者更多的遐想空間,從而實現語義的傳達。
圖形除了動態化的延伸,交互性也是一種新的表現。交互性使圖形真正實現了五感的溝通,使實際空間、虛擬空間得到聯係與溝通。而觀者在這種互動空間的溝通過程中,能得到更個性化的需求,在心中對圖形傳遞的意象留下更深層次的印象。例如可口可樂自動售賣機終端的營銷活動,自動售賣機本身在理念上挖掘了新的空間,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投幣、按鈕、拿飲料的商品交易過程,而是傳遞、分享與交流理念的機器。在實際的操作中,自動售賣機可以通過人們的協作畫一個圖形而得到產品,在這個互動性極強的遊戲中,參與者會發現接受到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快樂的感覺,是分享與交流的樂趣。究其達到這種目的的原因,在於它在設計的理念上就跳脫出了思維的定式,使頭腦進入到新的想象空間,並經由這種想象空間設計出連接虛擬和實際的圖形,實現動態化和交互性,傳遞出更深層次的含義。
結語
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多元空間為圖形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圖形語言因為新技術的介入有了更好的潤色,畫麵更加精致和美觀,語義空間的表達更加完善和準確。傳統圖式的時空重組,通過對舊時空的解構和對新時空的重構,使中國傳統圖式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新的延續的方式。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圖形提供了更多的表現空間,圖形不再隻停留於靜態,而是朝著動態化與互動性的方向發展。在新媒體時代對於圖形設計的解讀,不能僅僅停留在二維平麵上,而是應以多元的思路來思考圖形新的空間表達,衍生出新的意向空間和審美空間,圖形設計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
[2]薛紅豔.設計的視覺語言[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Ronnie Lipton.信息化平麵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