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鈦金屬著色效果及其在首飾設計中的運用(1 / 2)

鈦金屬著色效果及其在首飾設計中的運用

學術論壇

作者:張福文

【內容摘要】鈦金屬可著色特征在現代首飾材料當中的運用極具特色,加上鈦金屬本身密度小、強度高、耐蝕性強,具有良好的“生物親和性”,因而備受現代首飾設計師的青睞。目前,國際上常用的鈦金屬表麵著色工藝包括大氣氧化與陽極氧化法兩種。在國內,受西方現代設計影響,首飾材料的運用日趨多元化,鈦金屬成為一個新亮點。文章對鈦金屬材料表麵處理技術進行了實驗及總結,並對鈦材料在首飾當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鈦金屬表麵著色首飾設計

鈦金屬的自然色澤是一種銀灰色,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後,表麵可呈現不同顏色。由於這種顏色的生成是一種可控性的,因此對現代首飾設計的運用較為便利,本次試驗僅在某一特定條件下做出鈦金屬著色研究,為今後藝術創作的色彩利用方麵提供參考。

一、陽極氧化著色研究

陽極氧化著色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鈦表麵形成氧化膜,在中性、酸性或堿性電解液中。隨著電壓或者電解液的變化可獲得不同顏色膜層。以試驗為例,本次試驗鈦材料為工業純鈦(TA1),使用著色電源為可調直流電源,電流可調範圍0-3A,電壓可調0-150V。電解液為1%硫酸、99%蒸餾水混合液,其中硫酸為北京化工廠生產的分析純溶液,蒸餾水為自製。試驗室度29℃。

鈦金屬片著色前期處理包括人工砂紙打磨、丙酮浸泡、蒸餾水衝洗及烘幹。第一次試驗把電源電壓調至10V,將鈦片全部浸入電解液,起初金屬表麵呈現淡黃色,然後逐漸加深,直至色彩無明顯變化取出,此時用時16秒。試驗鈦片取出後用蒸餾水漂洗幹淨,得到類似24K黃金色。通過觀察,反應過程在10至13秒之間的淡黃金色類似18K黃金。用同樣試驗方法,以10V電壓為遞進單位得出了黃色、藍色、紫色、綠色等不同色彩以及其間色。

經過三次實驗對照,鈦金屬表麵氧化膜顏色受試驗溫度、金屬表麵處理方法、金屬潔淨度影響較大。如鏡麵拋光與拉絲拋光金屬在同樣電壓下做相同時間反應,其色澤效果還有偏差,相對鏡麵金屬效果來說,拉絲金屬表麵色澤偏暗。在金屬表麵不潔淨情況下,著色效果不均勻。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第一,鈦金屬表麵處理直接影響到氧化膜的色彩。表麵越幹淨越平整,顏色越飽和。第二,電解實驗結束應及時將著色金屬放入蒸餾水中清洗,否則容易產生色彩不均現象,如有條件在蒸餾水中浸泡10分鍾以上,使氧化膜色彩更加均勻飽和。第三,陽極氧化著色變化微妙,每伏電壓及每秒時間的變化都會產生新的色彩。鈦金屬陽極氧化著色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色彩,顏色飽和、均勻且附著力強,同時提高了鈦表麵的硬度和耐腐蝕性。因此要得到精確理想的顏色需要對電解液、電源、實驗環境進行精細計算和準備。鈦金屬陽極氧化著色能夠產生無數色彩,高質量的鈦著色產品需要對電源的性能、電解液成分、比例以及工藝流程進行更為深刻細致的研究。

二、大氣氧化著色研究

大氣氧化法是指在空氣中對鈦金屬進行加熱,使鈦表麵生成彩色氧化膜,因此也稱高溫氧化法。鈦金屬大氣氧化法一般使用電爐與火槍兩種工具加熱,大氣氧化著色對設備及工序要求相對簡單,著色前的金屬處理與陽極氧化一致,在用火槍氧化著色時,可以通過觀察,自由控製溫度,能夠得到所需色彩,利用電爐加溫著色也能得到較為均勻的色彩效果。這裏以電爐著色為例,試驗溫度以250℃為基準,將鈦片放入電爐中,1分鍾後取出,待冷卻到常溫時得到一種金黃色氧化膜。此試驗以50℃為單位溫度遞增,直至1000℃時依次得到金黃色、藍色、紫色、深紫色、灰黑色。大氣氧化著色法技術要求不高,成本低,但著色種類少,著色效果不飽和,粉化較嚴重,顏色膜與金屬附著不夠緊密,易發生脫色現象。但用火槍可以局部加熱著色,著色效果偶發性強,利用得當可得到漸變色和特殊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