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不解,他對著黃萬良搖頭:“黃將軍,杜林實在不敢接受,這關係到很多大秦士兵的性命,實在不能玩笑。”
黃萬良盯著杜林:“你難道認為這是個玩笑?陳年大將軍的命令是玩笑?京都的命令是玩笑?再說一次,這是命令,你必須要遵守。”
杜林無語,眾人不語。
杜林不知道說什麼好,眾人不敢再說什麼。
陳年是除了聖上外帝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他甚至可以調動秦國全部的軍隊,他的命令誰敢不從?況且,這命令還是知會了京都的,也就是聖上同意過的,他們怎麼能去反對,他們怎麼敢去反對?
到現在,這些人都仿佛看到了杜林的未來,這人以後必定飛黃騰達,他們的眼中有羨慕和嫉妒。
杜林歎了口氣,然後正視著黃萬良:“我要寫信給京都,這兵,杜林不能帶。”
他說幹就幹,他的信當然是寫給聖上的,並且寫完後就用黃萬良軍中專門同聖上聯係的信鷹將信發出,他的態度很堅決。
黃萬良注視著他:“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拒絕?你難道看不出陳年大將軍對你的期望?”
杜林也注視著黃萬良:“黃將軍,這是打仗,杜林根本不懂如何打仗,一個不懂如何打仗的人卻被任命為右路先鋒,這是拿士兵的性命在開玩笑,杜林決不能同意。”
眾人也看出來了,杜林是在真心拒絕,並不是在矯情,頓時對他佩服萬分,這是多好的機會?多少人夢想而不能得,況且還是聖上和陳年大將軍親自任命的,就算打輸了也有話說,但杜林一定要拒絕,這是怎麼樣的心態?杜林應該清楚,如果打勝,自己將會更加讓聖上喜愛,他放棄了這個機會,這怎麼能不讓眾人佩服?
眾人看杜林的目光徹底變了,他們知道,杜林並不是因為拍馬屁得到了聖上的喜歡,他被聖上喜愛自有原因,也許,他剛才做的便是原因之一。
黃萬良其實並不同意任命杜林為右路先鋒將軍,因為他清楚的知道這場仗的重要性,他也清楚的知道這場仗隻能贏不能輸。所以,他的壓力很大,這前鋒的人選一定要是一個身經百丈還有勇有謀的人,陳年大將軍突然要任命杜林,這讓他很不理解,也很不喜歡,但他是陳年大將軍帶出來的,陳年大將軍又是全秦國兵馬大將軍,況且還有京都的同意,黃萬良不得不同意。
但他沒想到杜林竟是一味的拒絕,這讓黃萬良對杜林的態度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這說明杜林確實很重視這場戰爭,也非常重視士兵們的生命。
行,便是行。行的話,他可以接受李俊的挑戰,可以打得李俊倒在地上起不來,也可以用言語將李俊說得一文不值。
不行,便是不行。他可以很坦然的說自己並不會打仗,為此,他寧願寫信給聖上讓聖上取消決定。
這樣的人,是為光明磊落。
而光明磊落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所以,黃萬良對著杜林認真點頭:“我會考慮你的建議。”
杜林也鄭重點頭:“杜林謝過黃將軍。”
他們現在的營地紮在燕翅峰的山腳下,距離林步風帶領的軍隊隻有五十裏之隔。
但黃萬良並沒有再前行,他安排了紮營,不是黃萬良不敢前進,他是要等,等林步風的軍隊進入大秦帝國。
一來,道路不通,他們前進也接觸不到林步風的軍隊。
第二點最重要,他們要打的是場反侵略戰,他們要贏,不但軍事上要贏,而且在道德上也要贏。
這一切,都是聖上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