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帝國首先挑起戰爭,雖然聯合了其它七小國,但並沒有占到半發的便宜,反而因為這次的戰爭要去秦國談和,這對朝陽帝國是巨大的恥辱。不但是朝陽帝國聖上的恥辱,也是朝陽帝國所有人的恥辱。
但是,本來發源於朝陽帝國的通天寺卻沒有任何的動靜,他們沒有參與這場塵世的戰爭,其實,在戰爭的準備階段,朝陽帝國聖上是派人聯係過通天寺講經首座的,但首座隻回了兩個字:“不爭。”
不爭是什麼?不爭奪,不爭搶,不爭氣,這個可以做很多種解釋,而當時的朝陽帝國聖上並沒有在意,仍然悍然發動了戰爭。
結果敗了,然後恥辱來了。
朝陽帝國聖上生氣嗎?當然的。
朝陽帝國一直被稱為籠罩在佛光裏的國家,舉世聞名的佛國通天寺便發源於朝陽帝國,但戰爭到來,通天寺卻不聞不問,朝陽帝國聖上能不生氣嗎?
但生氣歸生氣,即將求和的時候,在這個關鍵時刻,朝陽帝國聖上又派人聯係了通天寺。
能天寺講經首座還是兩個字:“不爭。”
聖上得到回複,摔碎了一件宮中流傳幾百年的玉瓶,然後再不指望通天寺。
就在朝陽帝國急著向秦國示弱時,通天寺。
講經首座盤膝坐在一張蒲團上,他是睜著眼的。
因為他麵前有人,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是建秋。
“不明真相,貿然發動戰爭,是為愚蠢。”
“分兵四路,主動暴露弱點,是為愚蠢。”
“既然愚蠢,便是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
講經首座對著建秋說著,臉上卻滿是可惜的神情,如此神情,又哪裏有佛宗大德的樣子?分明就是一副貪婪的世俗人麵孔。
講經首座並不是不關心這場戰爭,而是想得比朝陽帝國聖上多,看得比朝陽帝國聖上遠。
所以他惋惜,所以他可惜,所以他恨朝陽帝國聖上的愚蠢。
因為在意,所以惋惜。
因為在意,所以可惜。
因為在意,所以他恨。
因為在意,暴露了他跟已經死去的主持的差距。
但,外人並不看不到這一幕。
隻有建秋能看到,但建秋是不在意這個的。
她不隻是不在意講經首座的在意,她也不在意朝陽帝國的成敗,她不在意這些戰爭,她不在意誰勝誰敗。
因為,在建秋看來,這跟她沒有半分的關係。
她隻是一個修行的癡人,她隻想修行。跟修行無關的事,她不想做,也不願做。
所以,她的反應很是冷淡。
她半閉著自己的眼睛,靜靜聽著講經首座說著這些。
講經首座也並不在意建秋在沒在聽自己說話,他隻是說自己的。
“這場戰爭,輸掉了朝陽帝國的士氣,輸掉了聖上的銳氣,輸了很多,輸了太多。”
建秋不說話,講經首座也說完了,他閉上了眼睛。
半天後,建秋起身向外走去。
“在北疆時,他得到了鳳凰,聽說他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屬性,這不是好事。”
講經首座又開始說話。
這一次,建秋有了反應。
她轉身看著講經首座,她在等,等講經首座後麵的話。
建秋不在意很多事,她甚至不在意同代中的修行者,因為,建秋始終認為自己是同代中最高的修行者。
但這個杜林給她的感覺不同,每一次見杜林,她都有種並不認識的感覺。
換句話說,她每一次見杜林都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每一次的相見都是重新開始。
因為,杜林進步太快了。
建秋第一次見杜林是在太學府門前,那時,正是太學府開考時。
那時的杜林,是第一境界。
第二次見杜林是在北疆,那時,杜林是第二境界巔峰。
太快了,真的太快了。
建秋的修行速度也很快,她認為沒有人能趕上自己的修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