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第一部彎月第二部皓月第三部滿月

前言

地是萬物之母,天為眾生之父,人有七情六欲,悲歡離合,天有晝夜更替,風雲變幻,人類讚歎彎月的奇妙,更喜圓月的美滿,每日期盼旭日的朝陽,更鍾情豔陽的普照,沒有夜晚月色的多姿多彩,盼不來旭日豔陽的亮麗炫幻。偉人說:我們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曆程。

的確,我們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一窮二白,到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中期,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的第二大經濟體,僅用了不到四十年時間,這個發展曆程美國用了二百多年,英國用了三百多年,這個曆程即讓我們興奮和自豪,也令我們反思和銘記,反思曆史進程,銘記曆史教訓,形成深厚文化底蘊,我們才能永遠屹立於民族之林,國家才能真正永遠強大起來。

我個人有一種看法,上世紀那一長串的恥辱和曲折,不僅讓中國融入了世界,也讓我們學會了謙卑,中國今天的地位,並不是因為我們悠久的曆史,也不全因祖宗留下來的那些國學,恰恰是因為曆史的傳承,孕育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時代相傳的不屈不撓絕地求生的韌性,我們從來沒有像這四十年一樣忍辱負重,從來沒有像這四十年一樣接納一切。

說美國文化隻有200年,請問中國現代文化有多少年?。

縱觀華夏五千年,從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到元明大清,中華曆史雖坎坷舵機,跌宕起伏,精彩紛呈,但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生機明確,按部徐行,無非為一日三餐,爭名長壽而紛爭奪利,勞作奔命,除了少數上層統治階層和由此衍生的不勞而獲者,絕大部分勞苦大眾都圍繞土地,靠簡單原始農具,為延續生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千年曆史除留下令後人承繼實用國學,歎息反思的血腥紛爭史,及延續下絕地求生忍辱負重的精神財富外,少有令今人銘記且改變命運的捷徑發生,唯有進入二十世紀,國際風雲突變,科技飛躍,人才輩出,華夏曆史日新月異,在短短一百多年間,內外因素相擊,不僅迅速改變了幾千年的生活方式,且在體製、政治、人文、軍事、經濟、教育等諸多方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二十世紀以前的中華變化史可以紀甚至千年來衡量,而二十世紀以後的中華變化史則須以代甚至年來記載,這段中華史最值得現人深思及後人銘記,及於政治及時間原因,現代人對這段光彩奪目曆史或畏忌莫深或不屑它顧,大多奔波沉醉享樂於生活,甚少真實付諸於筆端,詳實記載這段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多彩史實,時不我待,再過幾十年,這段變化多端的曆史華章將淹沒於曆史長河中,既是見諸於文字,也是管窺點滴,不符事實,給曆史和後人留下莫大損失和遺憾,簽於此,筆者抱著為曆史和後人負責之態度,從七十年代起,以親身經曆,從社會最底層發生的盡可能真實事件以文學加工形式詳述,不抱任何成見和政治意圖,最大可能再現這段刻骨銘心多彩速變曆史華章,以史為鑒,以嗜讀者和後人,由於水平有限,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第一部彎月

寰宇無垠,人生苦短,歡愉來世,離恨終天,生老病死,滄桑顛簸,終生顫兢奔波勞作於田間市井巷陌咫尺間,多少無奈,幾多辛酸,無盡抱負欲念彌留宇宙天地間,地之大,不及驛動之心,天之遠,難抒有生之願,仰皓月當空,感陰晴圓缺,唯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彎月常有,皓月難現,沒有彎月遺缺,不彰皓月圓滿,彎月為皓月之襯托,皓月為彎月之期盼,相得益彰,襯多彩繽紛世界,映無限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