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莎翁愛寫穿越劇(1 / 2)

莎翁愛寫穿越劇

文娛

“致敬!莎士比亞”

係列演出

今年4月至11月下旬,

國家大劇院將舉行“致敬!莎士比亞”係列演出,一共8台近40場、涵蓋國內外頂級院團、題材豐富多彩的莎翁劇作都將先後登場。作為本次係列演出的開幕大戲,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

《麥克白後傳》率先亮相。

不需要以莎士比亞450周年紀念為名義,全世界時時刻刻都有劇團將莎士比亞的劇作搬上舞台。然而今年4月23日,在莎翁450歲生日當天,於北京舞台上演的《麥克白後傳》,卻恰恰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莎士比亞出品”。

如果從英文直譯過來,這部話劇的中文名字應該叫做“鄧斯納恩”。在莎士比亞經典悲劇《麥克白》中,“鄧斯納恩”是蘇格蘭王麥克白的城堡,也牽扯到一個與其命運相關的預言。四麵楚歌的麥克白前去拜訪曾經激發自己野心的女巫,被給予三條忠告,最後一條即是:麥克白永遠不會被打敗,除非勃南的森林向著鄧斯納恩移動。

套用時下流行的說法,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麥克白後傳》其實是莎翁《麥克白》的“同人作品”。故事從《麥克白》第五幕第四場開始,老蘇格蘭王鄧肯的兒子馬爾康從英格蘭搬來救兵,斯沃德將軍帶兵殺入蘇格蘭,指揮將士砍下勃南森林的樹枝,以此為掩護靠近鄧斯納恩。蘇格蘭王麥克白死了,《麥克白後傳》的故事大幕正式拉開。

雖位列莎翁四大悲劇,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麥克白》的故事似乎離“爛熟於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很長一段時間來,登台最頻繁的莎翁作品非《哈姆雷特》莫屬。王子複仇的故事不僅在舞台上一演再演,也被影視界借用—從1948年勞倫斯·奧利弗捧得奧斯卡小金人的經典演繹,一直到迪斯尼動畫《獅子王》裏的非洲草原版。就連中國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裏,軟弱的呂秀才也會反複念叨王子的金句:“To be, or not to be.”

相比《哈姆雷特》,《麥克白》沒有那麼深厚的群眾基礎,這部陰冷基調的劇作也被認為是莎翁最陰暗的作品。但這些都不妨礙它成為近幾年來影視界追逐的新對象。究其原因,也許在當下,《哈姆雷特》裏選擇的困惑已不再讓人們焦慮,而《麥克白》中事關權力、欲望、恐懼的討論卻橫跨400年的時空,切中了時代的脈搏。在近年影響最大的幾個劇場製作中,麥克白的故事都被從古老蘇格蘭高地上抽離開來。2006年德國導演尤爾根·高斯執導的版本裏,桌椅被放置在空蕩蕩的舞台上,演員們裸露身體、渾身是血,台上充斥著血腥而緊張的氣氛。而在Punchdrunk劇團的《無眠》中,觀眾被引入一個舊倉庫改裝而成的五層酒店,如迷宮般追逐各位演員的表演,雖然是麥克白的故事,卻仿佛置身於1930年代希區柯克的驚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