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我常想起那個時候晚自習回家,十點左右的光景,寂靜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我喜歡在十六路站牌的拐角處停留一會兒,從那兒向北,通向遠處的一排商業小店,那裏白天出售各種物品,CD 書 零食、衣服……晚上就陸陸續續的關門,沒有白天的熱鬧和嘈雜。我總是向那裏眺望,前方是一些蒼白的的燈光和零散的人影,他們裹緊衛衣行色匆匆,在夜色裏留下漆黑巨長的影子,那些破碎的影子跳躍著向別處移動,直到變得模糊,變得和黑夜融為一體,變得再也看不見。我總是看著那些燈光出神,他們和我一樣,沒有言語,靜靜的存在著,單純的存在著。有時我會看著他們流出淚來,我不明白是自己太孤單,還是太感動。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便是我姐,姐說: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總有一種生不逢時的遺憾。她的話不知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可就是那麼一個諳知人情世故,懂得生活哲理的女孩,在初中的時候就早早退了學,她是我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

姐開了一家小小的書店,賣一些學生的學習資料,那裏離我家很近,於是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地方。中午有兩個小時的時間用來吃飯休息,我常常是吃了飯就去她的店裏,兩點的時候再晃悠著去學校。店裏有一部電腦和音箱,聽音樂喝奶茶是常有的事。我喜歡站在窗前看著別處靜靜的思考,在舒緩的音樂裏想一些人和事,陽光一點點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覺很是舒服。

“姐,你以後有什麼打算沒?”我認識佳佳後總是對他的未來很擔心,那時我在讀高二,高考之後我會去另一個地方讀大學,大學後會和他結婚,去歐洲旅遊,那是我對未來所有的規劃,而姐,似乎囚禁在了她的小店,那個七十平米的小書店,裝修粗糙的小店。

“我啊,有什麼打算沒?有,你畢了業,我就找個好男人結婚,然後相夫教子,平凡過一輩子。”

“那我大學畢業了,你家小孩都會打醬油了。”我說,心裏有說不出的酸楚。

“姐,你為什麼,厄,為什麼不試著自己學點什麼”我是個學生,以為隻有學習才會出人頭地,才會獲得理想與幸福,所以總是以一個高中生的角度和她交流“比如說,會計,計算機什麼的。”

“哎,那是你們學生的事了,我啊,沒機會了,也沒那個時間和精力。”她擺擺手,對我的建議很抵觸。

“你呀你”我不想多說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除了尊重,我們不能幹預什麼。

“佳佳來看過你嗎,”她似乎對現狀很滿意,總是不想多提自己。

“來過,他把那本《洛麗塔》借走了。”

“奧,”他說“那本書挺好,值得一看。”

“姐,你幹嘛不學一點什麼呢,”我想了一下還是把話題饒了回去,那本《洛麗塔》,那本知名的小說,在我們中學都沒有幾個人讀過,而姐早已讀了好多遍,是她推薦給我的。

“小諾,”她看著我,“你還在讀書,有些話我說出來你不懂,你去上課吧。”

“姐,你隻比我大一歲啊。”我固執的抬起頭,我不想讓她做一個家庭主婦,早早的結婚生子,和那些沒文化沒讀過書的庸俗女人一樣。

“小諾,”她思考了一下,冷靜的告訴我:“小諾,你知道那些成功人士的奮鬥曆程吧,挫折,堅強。他們之間都經曆了一番常人不可想象的艱辛之路,然後硬是咬著牙撐了過去,並且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巔峰。我剛退學的時候就是那種想法,我想把那段日子撐過去就沒事了,可是後來我產生了一個困惑,那就是,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在到達頂峰之後又會做些什麼呢?會不會又走向下坡,他們堅強振作以後會不會又陷入另一場無助與迷茫之中?如果說生活是一場循環往複的過程,那麼我現在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價值?我去學習,去奮鬥,去掙錢又有什麼意義?”

“姐,你不應該那麼頹廢,”她的話讓我剛才熾熱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下去,但我已無話可說。

我之所以提到姐,是她對我的影響很大,事實上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她在初三的時候複習了一年,加之比我大一歲,就姐的姐的叫了下來。中考之後,她仍是沒能如父母所願考上理想的三中,一氣之下退了下來,而我,在一所不大的高中選擇了美術。

她對我的影響不僅是幾本小說,而是涵蓋了音樂、哲學、宗教一係列的生活藝術,包括後來在她引導下我出現新的價值觀,這使我單純平淡的青春裏有了好多深度的想法和淡泊的夢想。她推薦我去讀海子,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她的QQ簽名:當它們飛越生日的泥土,黃昏的泥土,有一隻天鵝受傷,其實隻有美麗的吹動的風才知道,它已受傷,它仍在飛行。

沒人理解她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