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麵臨的困難
(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受銀行體製、管理方式等多方麵因素的製約,基層銀行的創新動力較弱,對上級行經營管理更多的是被動執行,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開拓適合經濟結構調整的金融產品意識不夠。麵對“三農”和中小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金融機構無論在投放貸款總量上,還是在金融產品上,都難以滿足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企業普遍反映,現有銀行貸款大多是流動資金貸款,缺少對技術改造和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信貸支持。2009年,全省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新增貸款僅6.67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0.003%。
(二)中小企業融資瓶頸難突破。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整體經營效益出現下滑,金融機構更加注重信貸風險控製,金融機構對大型企業放貸偏好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麵,中小企業自身未來經營狀況不樂觀、擔保抵押物不足和沒有實力較強的擔保公司等多種因素的原因,造成銀行的放貸意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製,企業獲取資金難。2009年,約占全省企業總數95%的中小企業新增貸款僅占比53%,而產值卻占總產值的70%,信貸與經濟貢獻不相稱。2009年12月,對我省268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認為當前資金寬裕的占17.1%,資金緊張的占52.9%。而與上半年比,認為更充裕或緊張程度有所緩解的占17.1%,認為差不多的占63.1%,而認為流動資金更為緊張的占19.8%。分行業看,有色、紡織、化工等行業流動資金相對緊張,反映資金緊張的分別占64.6% 、64.3%和60.6%。分規模看,小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反映流動資金緊張的分別占62.1%和51.6%,分別高於大型企業16.8 和6.4個百分點。
(三)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有待進一步優化。2009年,湖南非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82%,比全國低6.7個百分點,大大低於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產業結構轉換滯後於經濟總量增長。湖南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比全國高6.7個百分點,為中部地區最高的省份;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比全國低4.4個百分點,在中部僅高於湖北0.4個百分點。從信貸規模看,全年新增第一產業貸款212億元,增長37.8%,全省工業貸款隻新增382.56億元,增長16.3%,低於第一產業貸款21個百分點。說明我省對工業化的金融支持力度還待加大。湖南規模工業中,“兩高一剩”產業比重高,萬元GDP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25%,鋼鐵、水泥等行業在全國產能過剩,而在我省又恰恰是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才起步,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優勢不明顯。2009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1510.18億元,增長13.9%,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5.5%;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總產值154.49億元,僅占全國同行業的0.35%,遠遠低於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從信貸來看,2009年末,全省鋼鐵、水泥等10個高耗能高汙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為963.2億元,占工業中長期貸款的67.5%,比重有點大,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新增貸款減少了3.88億元。可看出我省對新材料和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太少,而對傳統行業還過於依賴,“兩高一資、兩高一剩”行業貸款占比較大,貸款存量結構調整亟待優化。
(四)金融支持區域結構調整和城鎮化有待進一步加快。從全國來看,2009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53956億和29746億元,分別占全國(300670億元)的17.9%和9.9%;而長株潭地區和“3+5”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隻有4565.31 億和8760.51億元,僅為全國的1.52%和2.91%。從中部六省看,2009年,長株潭城市群GDP為4565.31億元,比武漢城市圈(6972.11億元)少2406.8元,分別占全省的40.9%和61.5%,兩者相差20.6個百分點。因此,“長株潭”要真正擔當起湖南崛起的重任、乃至成為輻射與服務中南地區的經濟引擎之一,其實力亟待增強。從信貸來看,2009年長株潭新增貸款占全省的68.7%,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同比多增955.5億元,但與武漢城市圈、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還有增長空間。同樣,湖南城市化水平雖然由1978年的11.5%增加到2009年的42.15%,但與70%才算基本實現城市化相比,步伐還需加快。到2008底,湖南僅有一個2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分別比中等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20個和35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53個百分點;分別比中部地區的湖北、山西低3.05個和2.96個百分點。2009年,全國的房地產業異常火爆情況下,湖南房地產業新增貸款41.85億元,僅增長9.8%,低於全省貸款增速36%20個百分點,這說明湖南城鎮化步伐還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