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課程實踐,需要教師有更強的科研能力
《全日製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修訂,向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在不斷學習中提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素質,深入探討優化實施課程的過程,創設實現課程目標的最優途徑及達成目標,同時,要善於將科研成果及時總結出來(如:課例個案、教材編寫、科研論文等),以飱同行,啟迪來者。
二、科學評價,促進教師發展
實施新課程與達成目標要求,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探索、提高。需要教師有更高尚的師德水平,更強的敬業精神和更全麵的專業素質。構建激勵教師提高、發展,又具有甄別,選拔功能的評價模式,無疑將對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重新構建,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產生深遠影響。
教師評價取向,應以促進教師自我素質提升、促進教師提高發展、促進教師探索新課程、達成課程目標為基礎,以有利於教師盡快適應新課程的變革,有利於教師改革創新課程實踐,以全新的姿態健步走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出發點。評價內容以讓教師明瞭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及一切為了學生健康的實施途徑,使教師在自我學習、檢查中不斷修正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使之與現代體育教育思想相吻合,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目標達成同步。
科學的評價,應為體育教師的再學習、提高和發展方向提供依據和目標。評價內容應涵蓋師德要求、專業素質、科研能力要求。具體分敘如下:
(一)宏觀評師德,主要是看教師對課程實施及對專業的態度
具體可細化為:(1)對現代教育理論、現代體育教育理論的學習態度;(2)對新課程標準和實施學習的積極性;(3)看教師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能力;(4)看教師敬業精神;(5)看教學過程的創新精神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二)微觀評能力,主要看教師的專業水平、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科研水平
評價應貫穿於教師所有的教學過程。具體可細化為:
1、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
即:(1)要創設寬鬆、和諧、平等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2)要充分展開分層教學,個案輔導;(3)要激勵學生個性展示、啟迪創新;(4)要營造、創設各種環境(學練、安全、競爭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5)要給學生點撥提示完成學習任務的不同途徑,實踐體現運動樂趣;(6)要用公平眼光看待學生,及時點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感到教者的關心。
2、對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評價
即:(1)要求做到不斷學習,主動關注最新的教育教學動態;(2)要求善於發現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研究總結提升為有價值的成果;(3)要求做到及時總結、反饋、反思、修正教學過程,並善於理出教學規律,從而優化課堂教學,達成課程目標;(4)要求做到不斷研究新課程實施中,學生身體狀況,體能狀況,學習態度發生和變化的規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5)要求積極承擔教改試驗課、公開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