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 / 3)

1. 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不到位,教育觀念落後

長期以來,社會體育院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注重理論和技術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注重課堂教學,忽視近似實踐和實訓課教學;注重考試成績,忽視職業能力等。特別是把實習和實訓看成是課堂教學之外的輔助性工作,實踐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種觀念的影響,使得實踐教學長期缺乏應有的教師隊伍,缺乏必要的教科書,更沒有形成完整係統的實踐教學體係。還有的院校錯誤地認為頂崗實習是學生畢業以後的事。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在技術和理論知識和實踐上的脫節,畢業後感到力不從心,職業能力不強,創新素質不高,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任職的需要,造成了不良的後果。

2. 實踐教學內容的市場針對性不強

社會體育辦學以來,全國院校對實踐教學內容摸索著進行了一些改革,根據大眾健身市場的現實需求,對教學項目、內容進行了一些的調整、整合,淘汰了某些陳舊的教學內容,新開設了一些新興的健身項目,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由於受多種因素的製約,目前全國院校對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還相對滯後,對大眾健身市場的現實需要反應遲緩,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還難以跟上市場需要的發展;許多實踐教學內容與大眾健身市場實際需要嚴重脫節,造成了管用的學不到、學到的不管用,實踐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前瞻性。

3. 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尚待提高

近年來,社會體育院校比較重視邀請健身教練、健身俱樂部管理人員等一線人員到學校辦講座、做兼職,以增加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市場信息的針對性和前沿性。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當今社會體育市場的最新動態,社會體育市場的社會需求狀況,了解自己畢業後所要從事的工作,以及現在自己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等。這對社會體育院校的實踐性教學以及教師專業視野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社會體育院校引進了不少專業技術優秀的年輕教師,盡管這些年輕教師的學曆層次比較高、專業技術比較紮實,但她們都來自於高校,大多數沒有接觸過社會體育市場,對社會體育需要了解甚少。從學校到學校,從技能到技能,使這些年輕教師缺乏相應的職業能力鍛煉,應對市場需要的職業能力不強。雖然有的院校規定學生在畢業前有實踐實訓課,但都是針對技能教學的實踐課程,對社會體育市場狀況並不了解。在社會體育專業課教學中,重視技能教學忽視實踐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被放到次要位置,造成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不高。

4. 實踐教學評價體係不健全

相對於理論教學評價體係和教師激勵政策而言,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體係和教師激勵機製明顯滯後,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係目前尚未建立。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人才培養模式不科學。目前社會體育專業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課堂傳授為主,用於職業培訓式的角色訓練較少,教學評價也主要看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從而無法對千差萬別的、獨特的實踐教學做出科學、公正的評價。

5. 教學手段落後,缺乏吸引力

實踐教學應緊跟科技發展步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課堂訓練與社會職業角色相結合。然而在社會體育院校實踐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主,學生是純粹的受教育者,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時,學生也早已習慣了這種教學方法,對職業角色教學方式不適應,開展模擬場景教學困難較多。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麵,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應加強職業角色教學,加大場景模擬教學的投入,使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四、改革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幾點設想

1. 正確處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

理論教學重在向學生傳授係統的知識和原理,致力於將知識內化於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進一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實踐教學則以學生主體的發展為出發點。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促進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著眼於客體知識的內化,而實踐教學關注於主體的實踐,以及在此過程中知識能力、素質的生成與轉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隻有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使知識傳授與主體實踐協同發展,才能不斷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麵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