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1 / 3)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問題探討

作者:李夏 郝曉蕊

摘 要:文章闡述了實踐教學的內涵、特點,提出了實踐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並就當前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社會體育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社會體育;實踐教學;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24

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是培養新型社會體育人才的主渠道。高校在提高社會體育應用人才培養質量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均應受到重視。對於社會體育專業來講,實踐教學尤其重要。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新型社會體育人才已成為時代必然。

一、實踐教學作為一種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的教學方式,具有的內涵及特點

1. 實踐教學的內涵

實踐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和引導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親身經曆去驗證理論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驗證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理論,從而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職業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內容較多,主要包括技能學習、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它們是實踐教學體係設計的重點,也是實踐教學體係優化的關鍵。

2. 實踐教學的特點

一是實踐教學具有實踐性。實踐教學主要通過開展課堂外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訓活動,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具有參與性。實踐教學是在學生和教師的積極參與下進行的,以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主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技術以及技能並結合自身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具有教學性。實踐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具有教學的一般屬性。

二、實踐教學在社會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 社會體育教學的實質和任務要求重視實踐教學

我國社會體育院校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為基礎、體育技能教育和職業能力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這種教育要求培養的人才能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爭得過,立的穩,站的久”,才能夠更加有效地守衛自身和學生的健康。這就要求院校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而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實踐中的摸爬滾打、親身感受和反複鍛煉。同時,社會體育專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激發社會體育人才將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工具與手段,為社會大眾健身鍛煉提供科學的健身方法和知識。社會體育教育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要在培養人的實踐能力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確立牢固的實踐教學觀。

2. 實踐教學是促使學生由技能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加速器

當前,健身養生科學突飛猛進,體育科學和養生科學對社會體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院校培養的社會體育人才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質、複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未來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爭得贏、幹的穩”。這並不是一個自然實現的過程,而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實訓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和素質的過程。院校必須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依據不同的專業方向、社會需要、以市場需要而靈活教學,培養出能適應未來大眾健身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社會體育人才。社會體育人才如果沒有實踐或近似實戰的經驗,隻憑技術或知識作指導,就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大眾健身市場上取得勝利,而實踐教學能夠加速學生由知識技能向職業能力的轉化。

3. 實踐教學是學生崗前培訓的有效形式

在頂崗實習、實訓教育中,學生職業能力的強弱,主要體現在將院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運用於解決指導學生健身實際問題的成效上。運用知識技能的層次越高,熟練程度越強,就越利於加快知識技能向職業能力的轉化。而實踐教學恰恰滿足了這個要求。實踐表明,一個合格的社會體育人才所需基本素質的培養,必須在打牢理論基礎、練精技術的前提下,置身於市場或近似實際的環境中,進行反複實踐才能形成。通過實踐教學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當前院校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社會體育院校對實踐教學有了新的認識,開始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與大眾健身市場的需要和人才培養質量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