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長鼓舞的體育資源開發研究
問題探討
作者:王麗萍
摘 要:運用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深入了解瑤族的生產與生活,掌握長鼓舞的曆史及其現存的狀態,分析應該從健身、娛樂、教育、旅遊、理論科研等方麵充分開發和利用長鼓舞的體育資源,把長鼓舞項目引出瑤山,走進廣泛的人民群眾中來。但是,我們也要采取各種措施切實把長鼓舞的原生態保護和傳承下去,政府,社會組織,教育界和群眾需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讓瑤族曆史文化形成的這塊瑰寶永放光彩。
關鍵詞:瑤族;長鼓舞;體育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G81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23
1 瑤族長鼓舞的介紹
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中國的瑤族人口有260萬,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湖南等多山區的省份。瑤族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了大量的與其勞動密切相關的瑤族特色民俗體育文化,其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獨特的沒有受到外界侵蝕和變形的體育文化,在開放的今天被當地以外的人們逐漸認識,並喜歡它所具有的獨特的原生態氣息。
瑤族的長鼓舞最初是瑤族同胞用來祭奠盤王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長鼓,著瑤服,舞蹈動作模仿上山落嶺、過溪越穀、伐樹運木、鬥龍伏虎等等,生動形象,極具原始形態,舞蹈可分為“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類型,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往往是以群舞為主要形式,單人舞和雙人舞包括在群舞的成套裏,這也與長鼓舞的存在形式有關,因為它主要用在一些集體場合,例如:祭祀活動、慶祝節日、豐收、祝賀新婚、得子,以及聯誼活動中。有些地方還有蘆笙、牛角、鑼笙等伴奏各具風味。總之,長鼓舞表現了瑤族人民的勇敢、堅強、樂觀、淳樸的大山子民的性格。
2 瑤族長鼓舞開發利用的現狀
2.1瑤族長鼓舞健身、娛樂開發現狀
調查發現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地區的瑤族人民跳長鼓舞的目的大多是用來健身,娛樂,特別是農閑季節,主要是同村或同組的瑤人自己找一塊空地,跳瑤舞,唱瑤歌。再者在一些當地的節日如:盤王節,洗泥節,三月三,春節等為了歡慶,人們會跳起長鼓舞。但是,這些人們也隻是瑤族人民的少數人而已,大多數瑤族人因為忙於生計,沒有閑暇時間,也有些人表示對此不感興趣,還有些人表示不會跳,寧願在家打打牌,搓搓麻將度過閑暇時光。
2.2瑤族長鼓舞體育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2013年10月1日-3日國慶黃金周期間,隨機調查廣西賀州的來自山東和遼寧的兩個旅遊團,發現這兩個旅遊團對到賀州旅遊非常滿意,看到了江南大山裏的原生態文化,特別是在白天看到了瑤族長鼓舞的表演,在夜晚,還親自參加了瑤舞大型聯誼活動,遊玩非常盡興。2013年10月26日-27日為星期六和星期日,到金秀瑤族自治縣大瑤山調查,隨機調查2個自助旅遊團,發現遊客對瑤山文化有很強的探究心裏,提及有沒有看到長鼓舞的表演時,都表示沒有看到,覺得非常遺憾。2013年11月21日-22日為星期四和星期五,正常工作日期間,到江永瑤族自治縣調查,沒有發現大的旅遊團,隻有一對年輕戀人在山裏遊玩,表示除了看到一些固定旅遊資源外,沒有看到任何瑤舞的表演與活動。不過表示江永的香柚他們很喜歡,他們會帶一些回去,饋贈親友。調查中的資料顯示,在國家重大節假日期間,幸運的話有可能看到長鼓舞的表演,但機會很短暫,根據賀州旅遊管理局資料也顯示,長鼓舞的表演隻安排重大旅遊黃金期,並且隻有兩場。其他時間沒有安排此類表演活動。所以,除了五一,國慶這些黃金期以外,很難得看到長鼓舞的表演了。
2.3瑤族長鼓舞教育資源開發現狀
通過資料調查發現,全國各地方學校體育教學都在積極力行教學改革,特別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已陳舊,不適合求新善變的新生代學生的需求。因此各地方學校都在積極尋找屬於自己特色的體育教學資源項目。2008年長鼓舞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後,人們開始認識了它,並想開發利用。走訪中,發現江永瑤族自治縣第一小學,是一所將瑤族文化引入課堂的學校,長鼓舞被編成課間操,在無形中學生學會了跳舞,並對自己瑤族傳統體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同時為長鼓舞的傳承提供了最有力的載體。
2.4瑤族長鼓舞群眾性及競技性體育資源開發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