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1 / 3)

敗兵的檢查很快就結束了,好酒好肉管夠,吃飽了就到安排好的軍帳裏休息,睡醒了沐浴更衣,換上了全新的鎧甲、兵器,讓那些早已累得跑不動了的戰馬好好休息休息,登時就又是一支漢軍旗強兵的姿態。..

確認了身份,將士們也安排完畢,劉良佐帶著親兵就來到了總督衙門。進入了議事的大堂,早已坐滿了八旗和綠營的將領。

此間距離江寧圍城已經過去十一了,如果從鎮江之戰開始算起,足足二十來的時間,隨著求援信的抵達,江南清軍控製區各處的清軍在圍城的這幾也先後抵達。

最快的自然是蘇鬆提督張祿,他是在圍城的第四趕到的,提標營三千大軍,另外還有金山營參將的一千馬步和水師右營的一個守備一百五十馬步,都是隨他一同趕到的。不過,蘇鬆地區對江寧的援手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陳文的大軍殺進了鬆江府,蘇鬆鎮標慘敗於鬆江,巡撫衙門位於蘇州的江寧撫標也就不得不留守蘇州府。

也正是由於陳文的壓力存在,以及由錢塘江和嚴州指向杭州的鉗形攻勢展開,浙江清軍的援兵並沒有如曆史上那般出。由此一來,劉良佐的這一支漢軍八旗敗兵反倒是成了浙江清軍唯一的一支援兵了。

下遊和浙江已經如此,江北的清軍由於福建的水師存在,根本不過來。況且瓜、鎮兩戰,江北的清軍也已經喪膽,否則也不會出了漕運總督寧死不援的奇事。

上遊方向,曆史上倒是有一支從雲貴退回來修整的八旗軍,他們恰巧在那時進入了南京,可是現在時間提前了四年多,三王內訌和清軍殺入雲貴還沒有開始,自也不會有什麼回去修整的八旗軍了。江西已經落入陳文之手,剩下的無非是江南的那幾個有數的府縣,其援兵趕往南京的同時,地方上也開始了反正的熱潮,能派出去的援兵實際上可以是少之又少。

總的算來,比起曆史上的南京之戰,清軍的援兵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要遜色太多。滿洲、蒙古的八旗兵一個沒有,就算是漢軍旗也隻有劉良佐的這支潰兵,其他的都是綠營,而且數量上還要少上許多。

隻不過,都到了這時候了,能撥到盤子裏麵的就都是菜,誰還有功夫管什麼愛吃不愛吃啊。

眾將坐定,大門緊閉,更有總督衙門的親兵嚴守大門,以防軍議泄露。此間級別最高的,自是馬國柱、喀喀木以及管效忠三人,滿洲大員緊繃著一張臉,管效忠雖是昂邦章京,但此前喪師辱國,服力不足,自是由馬國柱這位總督和清初重要漢臣主持會議。

“根據派出去假扮商販的細作回報,海寇確已士無鬥誌,各營駐紮所在及明哨暗哨也盡數被官軍查明。本督決議,今夜出城襲擊海寇。”

此言一出,眾將多有畏縮之色。鎮江大捷他們是沒能親眼目睹,但是八旗軍的慘狀卻是在南京城裏就能看得清楚。既然八旗軍都打不過,綠營就更沒戲了,眼下雖是城外的明軍不成個樣子,但萬一要是打不過引明軍撲城他們也是無法承受其重的。

“製軍老大人,海寇懈怠,確是佑我大清。可其師甚眾,是不是再觀察個一兩日。”到這裏,那將咽了口唾沫,繼而補充道:“想要整肅軍紀不是一朝一夕的,若是海寇紀律更為渙散了,屆時出擊當可事半而功倍。”

此言一出,眾將多有附和。隻不過,未待馬國柱和喀喀木這兩個幹係重大的大員以及急於戴罪立功的管效忠出言駁斥,反倒是今剛剛進城的劉良佐陰陽怪氣的道:“再等幾日,隻怕就打不贏了。”

“這位大帥何出此言?”

劉良佐在弘光朝是權傾一時的江北四鎮中的廣昌伯,麾下帶甲數萬,乃是有著擁立之功的大軍閥。降清之後,原本還有擊殺黃得功的大功,可是江陰那一戰後就基本上被滿清朝廷投閑置散,這些新生代的綠營將領不認識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十前,安親王帥軍出擊,未能獲勝。如今浙匪已經開始掃蕩嘉興、湖州,隨時都有可能北上與海寇會師,到時候,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