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為神之牖:目光炯炯需做好日常養護
養生保健
作者:岐黃
語出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葛蒼公傳》:“先達葛蒼公諱麟,號瞿庵,性敏多才,狀奇偉,目光炯炯有英氣,膽力過人。”炯炯:明亮的樣子。兩眼明亮有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對於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均至關重要。“目為神之牖”(《推蓬悟語》)。神為生死之本,得神則生,失神則死。“目為神竅”(《壽世傳真》),目可以傳神。眼之活動靈敏,精彩內含,炯炯有神,謂之有神;活動遲鈍,目無精彩,目暗睛迷,為無神。
祖國醫學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於眼睛的重要、眼睛與人體各部器官的密切聯係以及眼之“神氣”等早有精辟論述:人體五髒六腑的精氣,都向上輸注於眼睛,使眼睛具有視物的功能髒腑的精氣彙聚於眼窩,便形成為眼睛,骨中之招注於瞳仁;筋之精注於黑睛;心之精注於眼內外毗的血絡;氣之精注於眼球的白色部分;肌肉之精注於眼胞,眼睛包羅了筋、骨、血、氣等精氣,與脈絡合並而成為目係。向上連同於腦,向後出於頸部中間,所以如頸部中邪,又遇人體虛弱,邪氣就會深入,隨眼係入腦。邪入腦後則腦轉頭暈,從而引起目係急,出現眼目眩暈的症狀。由於睛斜不正,就會視眼模糊,視一為二,以致精氣分散,出現視歧。所謂視歧,就是把一物看成兩物。眼目是五髒六腑之精華所彙聚處,也是營、衛、魂、魄伏藏的地方,其精明視物的功能主要來自神氣的生養。所以當人的精神過於疲勞時,就會魂飛魄散,意誌紊亂。人的瞳仁和黑睛屬於陰髒精氣所生,白睛和赤脈屬於陽髒精氣所生,陰精陽精相互摶合,目就能視物清晰。目能視物,主要受心的支配,因為心主藏神。人精神散亂時,陰陽精氣便不相傳合。因此,人在突然見到異乎尋常的情景的時候,就會心神散亂,魂魄不安,也就發生眩惑。
人人都希望自己眼睛永葆炯炯有神。那麼,保護眼睛從何做起呢?古往今來的養生實踐說明,要想保持目光炯炯,關鍵在於日常的養護。
明代周履靖(號梅顛道人)在養生專著《益齡單》中有不少好的保護眼睛方法。文曰:“朝暮以兩手摩熱,熨眼三次;黃昏以大指揩雙目,皆名‘發神光’;五更時分以指蘸津唾少許,抹兩目除赤熱;日間坐,須瞪目注視,閉之少頃,可養其目;每夜於暗處,運睛旋還八十一數,閉目集神,再運,不數夜、神光自發,永除昏暗;時常宜看漆黑屏風之類,以助目力;清晨洗麵,以手掬熱湯沃眼,湯溫為度,能除目疾,蓋血得溫則榮澤,眼賴血而滋養也;日間治事或觀書,眼力稍乏,須以湯沃眼,不致易昏,或衝風冒寒夜歸,並用湯沃,有益於目;枸杞子明目,嫩苗亦可摘食之;目癢,風疾也,以幹薑拭之;勿久視日月光,勿久視燈燭光,視久損目;赤眼戒房事,犯則生內障”。
孫思邈在《千金妙方》中則以“目忌”列舉出傷目的種種不良做法,對人們提出告誡:“忌竭盡目力,遠望極遠處,或夜晚在燈下讀蠅頭小字的注與疏;或久居煙火之地,目被煙熏;或無休止地下棋,彈招竭慮;或飲酒過度,時間過長;或熱餐麵食,熱氣衝目;或抄寫多年,目光專注於白紙黑字之間,用心過度;或雕樓細巧,極運目力;或房事不節,腎精虛耗,或泣沼過多,精氣大傷;或刺頭出血,神經受到牽連;或迎著大風迫捕野獸;這些都是損傷眼睛 導致失明的原由”。
食養和藥養亦是養目的重要方法。多吃對視力有益的桂圓肉、山藥、胡蘿卜、菠菜、番薯、芋頭、玉米、動物肝髒、牛肉、桑椹、紅棗等食物,或者以紅棗、人參、枸杞、菊花、羅漢果泡茶飲用,也可護眼。對於眼睛疲勞、近視等症狀,《辨證錄》卷三載“養目湯”熟地、白芍、麥冬、當歸、葳蕤、山茱萸、北五味 甘草、甘菊花 、柴胡等。補腎養肝,祛風明目。方義總在大補肝腎,使水旺以生木,水旺風自除,諸症自平。中醫多以定誌丸及杞菊地黃丸治療。定誌丸適合看近物很清楚、看遠物則模糊,且伴有心悸、胸悶、易疲勞的人;杞菊地黃丸則適合近視且眼前有黑影、飛蚊症,伴有耳鳴、頭暈、夜間多夢、易腰酸者服用。若是眼前常有黑影,可酌加丹參、鬱金以活血化瘀。